农民带头致富人经验事迹材料
###的“共富经”
水口山乡柏叶村###,原为一位走南闯北的生意人,1997年底临危受命担任村支书,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全村发生了 巨大变化。2002年,该村人平纯收入突破4000元,比1997年翻了一番多;95%的村民装上了电话,入户率为1997年的10倍;电视入户率达90%,为1997年的4倍;全村现有26台小货车,穿梭般拉进原料、运出产品;全村户户有存款,没有特别富的,更没有穷的,共同富裕已成为该村的骄傲。
(一)
柏叶村共有160户、630余人口,是典型的“山多田少、吃饭不饱”之地,仅有水田300亩,山林2300多亩。1961年###就出生在这里。1987年11月,他从戎退伍回来后担任了村会计,因为工作勤勉,两年后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由于经济落后,当时全村的人平纯收入只有300余元,唯一的优势就是交通便利——省道308线从村上穿过。90年代初,###利用这一优势,从安化等地买来竹子制作销售竹架板。为了不影响生意,他干脆辞去了村委会主任一职,专心发展竹制品加工业,成为了村里先富起来的人。部分村民也学着干,一时间,柏叶村成为全县有名的“竹制品加工长廊”。1996年该村的人平纯收入上升到1600元。但随着市场竹制品滞销,村民收入增速下降,村支部因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失去了群众信任,上缴收不上,民怨沸腾,至1997年底村上工作几近瘫痪。这时,村上的党员、组长都想到了###,希望他能出来主持工作。###可犯难了——干吧,自己肯定要少赚钱;不干吧,又对不住乡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还是服从乡党委的安排:干!
###担任村支书后,立即采取五条措施:一是取消招待费与旅差费。谁接待谁掏钱,出差村上不补贴,于是村上的招待费与旅游差费从每年一万多唰地降为零。二是取消村提留。原来全村大约有6000元提留,取消后村民的人平负担下降到80元左右。三是降低村干部工资。村上有个小林场,每年约有
农民带头致富人经验事迹材料
本文2005-10-05 10:39: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