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栏目:医学论文发布:2022-10-31浏览:2215下载126次收藏

张小娟 谢惠云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nihss评分;fma评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75-01

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其发病诱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等因素有紧密的关联,截止目前,对于该类疾病,临床上多采取溶栓治疗的措施,然而,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肢体障碍等现象,进而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相关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筛选前来我院就医且被确诊为脑梗死的84例患者进行研究,时间: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将其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2组,每组42例,具体资料如下。比对组:男患22例,女患20例,年龄区间42-75,平均(58.42±1.93)岁;研究组:男患24例,女患18例,年龄区间44-79,平均(61.55±2.04)岁。对比2组基础资料后发现,其组间差异相对较小,可比,p>0.05。

1.2方法

比对组:常规护理,包括:基础宣教、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和不良反应观察等。

研究组:早期康复护理。(1)心理护理。对于部分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需主动与其沟通,充分掌握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顾虑,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疏导,同时,还可将疾病相关知识为患者进行讲解,增强其自信心。(2)体位指导。定期辅助患者进行体位的更换,防止压疮、褥疮等并发症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在更换期间,动作需保持轻柔、避免幅度过大造成不必要损伤的出现;(3)肢体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护理人员可以将早期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为其详细讲解,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伸展、屈曲运动,根据其好转情况,逐渐增强训练的强度,在训练后期,还可鼓励患者在拐杖、桌子等物体的帮助下自主行走。(4)语言功能。护理人员可以将部分简单字词的发音为患者进行示范,并指导其相关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勤加练习,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恢复;(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播放电视、收音机等,训练患者听力情况,同时,还可以鼓励患者进行独立洗漱、如厕等,以此来锻炼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1.3评价指标

借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

数据用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以(x±s)代表,t检验,p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