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照顾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杰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护理;早产儿;喂养;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65-01
早产儿是一类特殊的新生儿,由于其不足月即分娩,导致其机体器官发育不成熟,适应力和抵抗力均较差,因此这类新生儿需要给予特殊的照护,方可保证其健康的生长发育。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一个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早产儿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吸吮能力较差,还有部分早产儿存在胃肠动力障碍的问题。因此,对于早产儿需积极地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来改善其喂养状况。发展性照顾护理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一种护理模式,我科室将其应用到早产儿的临床护理中,在改善其喂养效果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优势。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早产儿64例,在院时间为2019年1月—12月,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括32例。观察组32例早产儿,男17例,女15例,胎龄32—36周,平均胎龄(33.7±1.2)周;出生体质量1.65—0.28kg,平均体质量(2.46±0.43)kg。对照组32例早产儿,男18例,女14例,胎龄31—36周,平均胎龄(34.1±0.9)周;出生体质量1.84—0.37kg,平均体质量(2.35±0.47)kg。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1.2临床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配合发展性照顾护理,实施措施包括:①安全、舒适的日夜交替环境干预:为早产儿营造一个温暖舒适、安全的日夜交替环境,以柔软的浴巾或者是包被卷成鸟巢状,并将其放置在预热好的暖箱中,将早产儿以四肢屈曲样体位放人其中,每隔2h帮助早产儿调整1次体位,并在暖箱上盖被子或毛毯,为早产儿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借助窗帘开合及光纤调节来营造出日夜交替的环境。②抚触护理:在早产儿出生1d后,在喂养后1-2h,在早产儿清醒状态下,对其进行抚触护理,抚触时间保持在15min左右,每日可进行3次。③合理喂养: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微量喂养,即在其出生后6-24h内开始喂养,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使用f6硅胶胃管经口插入,喂养量保持在10-20ml/kg·d以下。喂养时需注意要回抽胃液,明确确定胃管位置准确无误,并确定残留耐量,然后再开始喂养。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控制喂养速度,喂养时间保持在20min内。喂养完成后要协助早产儿取侧卧位,并严密观察其是否出现溢乳、呕吐等情况。④非营养性吸吮:在每次喂养前和喂养后,给予早产儿无孔橡皮奶嘴,使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每次吸吮时间保持在5min左右即可,每日可进行8次吸吮。
1.3统计学方法
spss21.0软件分析,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nec发生率用“%”和x2检验,开奶时間、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用“±”和t检验表示。p
发展性照顾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本文2022-10-31 18:34:18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77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