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模式的研究
吕新梅
【关键词】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29-02
本文就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60例作为此次调研内容,以此来探讨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其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60例作为此次调研内容,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3,平均年龄为(56.64±4.43)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2,平均年龄为(56.82±4.51)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模式干预,包括健康知识宣教、术后预防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采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模式,其方法如下:
(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首先调查护理人员对深静脉血栓知识的了解程度,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工作。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概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基本诊断、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等,培训结束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未通过者需要二次培训,直至考核结果及格。
(2)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指引,明确评估时机、评估方法以及特殊人群的评估方法,同时明确护理工作指引,即风险评估、分级预防、治疗护理、症状观察、应急处理等。
(3)实施分级措施来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首先利用autar评分表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分数将其划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并利用标示牌对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进行区分。给予低危患者基础预防护理。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和自主下肢活动;中危患者在低危患者基础上加用弹力袜,晚上休息时协助患者脱掉;高危患者在低危和中危患者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类药物,同时密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
(4)给予患者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观察以及功能锻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
1.3观察指标
通过彩色多普勒对深静脉血栓例数进行诊断,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预防成功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7d下肢周径差值,以此检测患者术肢肿胀情况,分别测量下肢腿围膝上10cm和下肢腿围膝下10cm。
利用本院自制调查表来评估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功能锻炼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自主锻炼情况、自主功能锻炼正确率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6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
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模式的研究
本文2022-10-31 18:32:43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7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