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分析

栏目:医学论文发布:2022-10-31浏览:2028下载129次收藏

谢代华 彭莉

【关键词】行为转变理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05-01

慢性心力衰竭(chf)为心内科常见病,其症状反复发作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再入院风险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示,提高chf患者自护能力是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成为临床热门研究。行为转变理论(ttm)主要着眼于行为变化过程及对象需求,通过多方面引导实现改变对象不良行为的目的。本研究将基于ttm的护理干预用于chf患者中,旨在评价其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抽取84例ch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66~81岁,平均(73.25±2.51)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67~82岁,平均(73.29±2.54)岁。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心内科护理,包括普及chf疾病知识、合理运动、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实施基于ttm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见下:

(1)前意向、意向阶段:通过面对面交流、播放視频、组织病友见面会等方式使其意识到建立自我护理行为的重要性。(2)准备阶段:通过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信念培养,讲解如何避免心衰加重,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控制的意义,如戒烟戒酒、适当运动等,讲解低盐低脂饮食、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影响病情的危险因素。改变患者对chf的认知,使其意识到行为转变带来的益处,并自觉采纳对自身健康有益的行为。(3)行动阶段:帮助患者制定行为转变计划,播放视频教会其识别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并模拟发作时处理方法。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要求循序渐进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并嘱患者记录自护日记,鼓励家属给予支持及监督。(4)维持阶段: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其自护情况,给予正确指导与建议,巩固其形成的健康行为。

1.3观察指标

应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进行测评,总分60分,分数越高提示自护行为越好。从是否规律用药、合理饮食、保持良好行为、适当有氧运动等方面对两组依从性进行评价,随访3个月,仍能坚持4个方面为完全依从,坚持2~3个方面为部分依从,坚持2以下为不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9.0,(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行为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