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安全护理的临床效果与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于淼 田野 吉奇
【关键词】肠内营养;安全护理;外科监护;危重症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84-01
外科重症监护室的病人主要包括由于手术、出血以及创伤,导致存在一定生命危险的危重症患者。由于这个阶段的患者普遍存在高分解低代谢的状态,很容易出现机体热量不足、蛋白质营养不良的问题,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传统的护理模式中容易忽略患者的机体营养问题,所以并不适应于危重症患者的康复要求。本院自从针对危重症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模式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康复效率提升,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控制,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选取了院内2018年9~2019年9月期间选取危重症患者共计1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1.83±8.23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1.87±8.82岁,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不超过80岁;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危重症患者。
排除标准:患者不配合治疗或未签署知情通知书。
1.2方法
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普遍存在生命危险,容易出现高分解、低免疫、低代谢的特征,容易出现机体热量不足、蛋白质营养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预后表现,所以,采取肠内营养(en)安全护理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在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采取区分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模式下添加肠内支持安全路径研究与护理工作。院内营养科、外科系统主任医师以及管护师构成研究成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并探讨危重症患者常出现的不安全護理因素,对预防并发症的策略进行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安全高效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在完成患者的评价后,选择鼻胃管来进行营养支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后做好非计划拔管以及堵管的预防控制工作。在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关注输注前后的安全因素,并由受过专业技术训练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实施12小时全方位的护理,直到拔管后为止。
1.3检测标准
在完成区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hb,血清alb差异。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包括吸入性肺炎、腹腔内感染、胆道感染等三个类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工作,过程中计量材料采取t进行检验,以p
外科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安全护理的临床效果与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本文2022-10-31 18:21:11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7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