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栏目:总结讲话发布:2005-09-23浏览:2791下载234次收藏

乡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焦点在农民。新形势下,如何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提升乡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根本保证。带着这一课题,我们利用近三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市10个县(市、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近百个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走访问卷,同2000余名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进行了座谈讨论。调查中我们感到,经过先后两轮的集中整顿建设和“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成效,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了增强,农村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进展。同时我们也感到,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日渐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亟待加强,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亟待提升,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法、执政方式亟待改进。带领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使命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升乡村党组织战斗力为核心,以维护和实践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与时俱进,适新应变,走出一条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速度缓慢,担当“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政治责任着实令人堪忧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来源于班子的凝聚力、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和党员队伍的影响力。从调查的情况看,近些年来,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不断提升,但提升的速度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落差。农村基层组织自身建设上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不可否认,少数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每况愈下,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日益消退,一部分农民党员的先进性又难以体现,弱化了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能否全面完成时代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历史使命,实在令人担忧。

担忧之一:作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核心堡垒,多数乡村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加快发展奔小康中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但还有相当比例的党组织处于看摊守业、涣散贻业的状态

调查中,我们对100个乡村党组织按加快创业型、实干兴业型、看摊守业型、涣散贻业型进行了分类剖析,从总体上看,上述四种类型大致呈现2:3:4:1的比例。见“十县(市、区)百个乡(镇)村党组织状况分类表”。

十县(市、区)百个乡(镇)村党组织状况分类表

 

调查乡村所在县(市、区)
 调查对象
 调  查  对  象  分  类
 
数   量
 加快创业型
 实干兴业型
 看摊守业型
 涣散贻业型
 
乡(镇)
 村
 乡(镇)
 村
 乡(镇)
 村
 乡(镇)
 村
 乡(镇)
 村
 
肇 东
 3
 12
 1
 4
 1
 3
 1
 4
 
 1
 
安 达
 3
 10
 1
 2
 1
 3
 
 4
 1
 1
 
海 伦
 2
 10
 
 2
 1
 3
 1
 5
 
 
 
庆 安
 3
 10
 1
 2
 1
 4
 1
 4
 
 
 

 

调查乡村所在县(市、区)
 调查对象
 调  查  对  象  分  类
 
数   量
 加快创业型
 实干兴业型
 看摊守业型
 涣散贻业型
 
乡(镇)
 村
 乡(镇)
 村
 乡(镇)
 村
 乡(镇)
 村
 乡(镇)
 村
 
绥 棱
 2
 8
 
 1
 
 2
 2
 4
 
 1
 
兰 西
 2
 8
 
 1
 
 2
 1
 4
 1
 1
 
青 冈
 1
 6
 
 1
 1
 2
 
 2
 
 1
 
望 奎
 1
 4
 
 1
 
 1
 1
 1
 
 1
 
明 水
 1
 4
 
 1
 
 1
 1
 1
 
 1
 
北 林
 2
 8
 1
 1
 1
 3
 
 3
 
 1
 
合 计
 20
 80
 4
 16
 6
 24
 8
 32
 2
 8
 

占50%
 

占50%
 
从是否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两个50%。见图示:
一方面,适应需要的占50%(主要是前两种类型)。他们的突出特点是:有一个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好班子,有一支艰苦创业、实干兴业的好队伍,有一条加快发展、富乡富村富民的好路子。比如,肇东市宋站镇党委以建设全国奶牛第一镇为目标,充分发挥镇村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奶牛产业,使全镇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镇级财政收入达1500多万元,位居全市160个乡镇之首。目前这个镇奶牛饲养量达2.3万头,90%以上的农户靠养奶牛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另一方面,不适应需要的也占50%(主要是后两种类型)。其中看摊守业型的占40%以上,这类党组织的主要特点是:干部不思进取,思想不解放,甘当“太平官”,发展没思路,问题绕着走,工作推着干,满足于“维持局面、完成任务、不出大事、没有上访”。海伦市把这类党组织称为“维持会”,老百姓把这类党组织中的干部形象地比喻为什么事也不干的“大头佛”、什么问题也不解决的“老面兜”。调查中,有个村的“三职”干部在位十几年,工作不冷不热,干群关系不好不坏,经济发展缓慢,村里面貌依旧。当我们问及这个村的群众为什么不选几个能人给自己“当家”?群众说:他们虽然不是啥能人,也干不了啥事,但他们起码不“败霍”。与这个村所在的乡镇干部座谈,我们问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对这个支部班子进行调整?干部反映:目前这样的村班子就不错了,虽然发展慢点,但起码能“看摊”,稳定住局面。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深思。如果仅仅局限于不“败霍”、能“看摊”,如何能加快发展,又怎么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由于这种类型的党组织所占比例较大,工作徘徊不前,特别是隐藏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不尽快改变这类党组织的战斗力现状,加快发展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将因此付之东流。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如果说“看摊守业型”党组织的问题已经成为阻力,那么“涣散贻业型”党组织的问题则更为严重。这种类型的党组织软弱无力,甚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无人干正事,无钱办公事,无章理民事,村困民穷,人心涣散,问题积重难返,久治难愈。尽管这种类型党组织所占比例不足10%,但对党的事业危害极大,已经成为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的严重障碍。比如,兰西县的一个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组织形同虚设,村党支部由“四大家族”轮流“坐庄”,干部以权谋私,财务管理混乱,宗族势力把持村务,一个不足2000人的村外债(高息抬款)高达200多万元,人均外债比人均收入还高。

担忧之二:作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决定因素,多数乡村干部在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了中坚骨干作用,但还有相当比例的基层干部处于没有本事、无所事事的状态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发展的快慢。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对农村基层干部不能简单地用“主流是好的”来概括,应实事求是地做出深入具体地剖析。配合我们的调查,一些市县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分类。有的从领导方式方法的角度,把基层干部分为示范型、任务型、蛮干型、无为型四类,各类所占比例依次为3:4:1:2;有的从素质能力升级的角度,按素质能力已经实现升级的、素质能力亟待提高的、素质能力难以提高需要调整的3个层面分析,每个层面各占三分之一;有的从履行职能的角度,认为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奋发有为、艰苦创业的占30%左右,尽职尽责、支撑局面的占50%左右,没有本事、无所事事的占20%左右。从以上的分类剖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有喜有忧,喜中有忧,忧中难喜。通过对千名农民党员群众的问卷调查显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满意率占七成,不满意率占三成。见“千名农民党员群众问卷调查统计表”。

千名农民党员群众问卷调查统计表

问卷调查农民党员群众参与人数
 问卷内容:对乡村干部队伍是否满意
 
满意人数及比  例
 满 意 原 因
 不满意人数及比例
 不 满 意 原 因
 
1046
 709

 

68%
 执


 领


 经


 工


 其

 

 

 


 337

 

32%
 能


 作


 办


 为


 其

 

 


 
359
 201
 34
 113
 2
 31
 95
 137
 69
 5
 

令人欣喜的是:多数基层干部能够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成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牢固根基和重要支撑,保证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干部中涌现了一批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和群众贴心人,加快了带领群众致富的步伐,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比如被授予“人民好公仆”的望奎县宽五西村党支部书记佘树德同志,十几年如一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系群众,带领一班人,艰苦创业,加快发展,把一个村困民穷的落后村变成了村强民富的小康村。这样的干部在基层不在少数,他们是党在农村、在农民心目中的政治支撑,他们的事业看得见、摸得着。要对这样的干部大力宣传,扩大影响,不能好事不出门,以此提高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

令人担忧的是:相当比例的基层干部处于不会干事、无心干事、不干正事的状态。调查中基层反映,目前乡村干部有80%不会做农村工作,或能力弱,或处于无心干事、不干正事的状态。这虽然有些言之过重,但不可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不适应农村工作需要。

——观念陈旧,素质先天不足,工作思路不清,不会干事的基层干部为数不少。一是领导方式陈旧,不会抓农村经济。一些乡村干部开展工作还是行政命令的“老套路”,指挥农业生产还是催种催收“唱四季歌”,抓结构调整调来调去还是“大玉米”。调查中有的群众反映,乡村干部最大的“本事”就是收费,最擅长的工作就是开会,调整结构就是说大话,甚至“瞎指挥”。二是文化科技素质偏低,不能发挥示范引带作用。调查表明,目前乡镇干部文化程度以大中专为主体,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6.8%,涉农专业的不足10%,高中以下文化达30%。村干部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