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企业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

栏目:工矿企业发布:2022-10-29浏览:2691下载262次收藏

[ 摘要 ]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化产业蓬勃发展,数据资源对企业的价值也在不断被深度挖掘,“数据资本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认可。但是,数据资产并不能完全用货币进行计量,这给会计工作的确认与计量带来较大困难。本文通过对数据资产的分析来研究数据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希望为企业会计工作中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提供一些参考。

[ 关键词 ]

企业数据资产;会计确认;会计计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5.021

1 企业数据资产的确认

企业数据资产的确认通常是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如果企业的数据资产符合规定中的资产要素条件,则可确认为资产。而数据主要是企业中规模较大,超出了一般数据库软件工具可以收集、储存、处理与分析的数据集。根据资产确认的条件来看,笔者认为企业的数据可以被确认为资产,理由如下。

1.1 能够被企业拥有或控制

企业中的数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来源于企业内部,可能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数据,也可能是企业自己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的数据。另一类则是企业外部的数据,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或者交换从外界取得的。这两类数据都归属于企业,这在企业会计中并没有争议,但也有例外的情况。例如,通过互联网爬虫获取的数据,企业通过加工、整理、清洗等数据处理工作以后,对这些数据享有法律上的控制权。因此,企业的数据是可以被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这些数据共同组成的数据库也是企业的资源之一,可以在规定允许的前提下使用。

1.2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数据信息也在企业发挥出重要的价值,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数据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利益:一是数据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的数据可以反映出不同时期企业的经营成果、经济状况等,企业的投资者与管理层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决定企业往后的投资方向与经营目标,数据则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与保障,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二是直接通过数据的买卖交易获取收益。具体获取收益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通过利用企业的数据进行买卖或者租赁取得经济收益;②可以优化企业的服务,创新企业的产品,為企业提供实时的利益增长点;③可以更了解客户的需求,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与产品,从而优化企业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④企业的数据还可以分析市场的需求,为企业拓展业务提供数据支持;⑤数据可以记录客户的喜好,精准地按照客户的喜好为客户推荐产品与服务。因此,笔者认为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了经济利益,提高了企业的服务与业务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降低企业的决策错误,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与支出。

1.3 其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成本价值(投入价值)与产出价值可以用货币计量。而成本价值的计量属性主要包含历史成本计量与重置成本计量,产出价值的计量主要包含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从投入价值上看,企业数据的投入与无形资产的投入类似,与固定资产也有点相像,在使用之前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例如,在完成数据的获取与处理以及数据使用平台的建设等工作的时候,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人力与物力,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从产出的价值上来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也都有数据化发展的趋势,数据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大量的数据使用平台、数据交易平台不断涌现,例如南京大数据交易所、浙江大数据交易所等各地的数据交易平台不断发展与壮大,数据资产的价值与其市场价格也不断稳定,平台上的数据交易也是通过货币进行计量的。因此,企业的数据资产可以通过货币进行计量。

综上所述,根据会计准则中的资产确认要素条件可以判断,数据资产可以确认为企业资产中的一项,可以通过会计进行计量并列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但如何列入企业的财务报表,以什么方式列入企业的财务报表还需要具体的研究。但这并不可否认企业数据是一种资产的事实,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应当对企业的数据资产进行确认与计量。

2 数据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区别

数据资产虽然已经符合会计确认的要素,但在不少企业中,在对数据资产进行确认与计量时,将数据资产归为无形资产。因此,笔者将为大家论述数据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区别。

2.1 从资产确认内容上区分

无形资产在会计确认上包括专利权、著作权等一些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是具有排他属性的权利。而数据资产由各个其他加工处理而形成,在法律上并不具有排他性,也没有对应的法律保障。二者在会计确认上具有明显的区别,故不能笼统地将数据资产归为无形资产。

2.2 在会计核算上的区别

无形资产的相关权利受法律保护也具有一定的年限,因此无形资产也会根据使用时间的变长而减值,在进行会计计量时需要注意的内容主要有成本与摊销费用。而数据资产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换代,也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在进行会计计量时也需要对成本与摊销费用进行计量,但它与无形资产的区别为数据资产可能会由于种类、数量、深度、市场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价格上的波动,在进行会计计量时还需要定期对数据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除此之外,一些稀有的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使自身的价值增加,并不是所有的数据价值都有使用年限,因此,也不是所以数据价值都需要进行摊销核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数据资产与无形资产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并不能将二者归纳为同一个会计科目。

3 大数据资产的计量

3.1 计量单位

企业的数据资产因为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并不都可以从货币上表现,数据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表现形式并不是统一具体的,这就说明数据资产并不能都使用货币进行计量,这也给会计计量工作提高了难度。目前企业也在尝试对数据资产的应用进行调整,对其进行了新的战略布局与规划,但仍然没有解决数据资产的价值不能完全使用货币进行计量的难题。因此,对于数据资产的计量,笔者认为应该在传统的货币计量上,增加一种非货币计量的方法,用二者相结合来完成数据资产的计量工作。也就是说,对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的数据资产采用传统的货币计量方式,其余不能直接用货币计量的采用非货币计量方式进行计量。例如,数据资产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扩大企业的业务范围等不能用货币计量,但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部分,可以通过非货币计量方式进行计量。

3.2 计量属性

随着各地数据交易中心的成功运营,说明我国数据交易市场环境不断完善,数据的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数据交易的不断增加,也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可能。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依据市场的市价,根据购入成本的差额当作留存收益,这保障了数据资产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但这需要大数据交易市场进行大量的公开报价交易,为后续公允价值的计量提供可靠的参考性。目前我国的数据市场还不够成熟,相对于公允价值计量,运用成本计量更为可靠,但未来随着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将会替代目前的成本计量。

3.3 企业数据资产的计量方法

3.3.1 大数据资产的初始计量

企业数据的来源有两种,一是产生于企业内部,由企业收集、处理分析、挖掘而获取的数据;二是企业通过与外部进行交易获取的数据资产。这两种数据资产由于获取的方式不同,在进行会计计量时的处理也大有不同,下面笔者对这两种不同来源的数据资产的计量进行分析。

3.3.1.1 企业自己搜集分析取得大数据资产。企业自身收集、处理、分析得到的数据,虽然不需要花费购买成本,但在整个数据的挖掘、整理、分析等数据处理过程中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人力、技术、物力等各方面的支出仍较大,并且整个数据获取的过程复杂,需要比较高的技术含量与数据分析的专业人员加入,数据产生的周期也比较长,获取数据的前期投入与企业中无形资产的研发相似。因此,企业前期数据整理分析获取数据的计量可以参照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进行。在获取数据资源的过程,将前期关于研究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将开发阶段的支出根据是否满足资本化的条件分有两种,如果满足条件,这个计入当期成本;如果不满足,则计入当期损益。还有部分没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的支出可以当作当期的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在制作会计凭证时,借方科目通常为记“大数据资产研发支出”科目,借方的二级科目可以分为“资本化支出”与“费用化支出”。贷方记数据资产研发支出的方式,如果通过现金支付的方式计入“库存现金”,通过银行转账付款则计入“银行存款”。除此之外,还有“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累计摊销”等科目也可以计入贷方,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在期末进行结算时,应该将企业获取数据研究阶段产生的费用支出通过管理费用转化为当期损益,且“管理费用”科目在借方。当数据资产为企业创造出预期的价值时,可以将支出的费用转化为资本化支出。

3.3.1.2 外购取得大数据资产。企业通过买卖购入的数据资产是可以直接利用货币进行计量的,在通常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對购入的数据资产进行计量。可以直接将购买涉及资产的价款相关税费以及购买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合理费用计入数据资产的成本。但如果在购买过程中出现了服务费、手续费等其他费用,应当单独记录,计入借方为“应收税费-应交增值税”的科目。

3.3.2 大数据资产的后续计量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在进行数据资产的后续计量时,可以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或公允价值计量两种计量方式。但从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发现,利用成本计量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可靠性。原因是不同数据可能由于定价机制以及种类的不同,价格相差较大,并且由于数据资产的价格受时间、种类、数量、深度、完整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价格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目前我国还未形成成熟的数据交易市场环境,资产的价格还尚未稳定,公允的数据价值也还没有确定,大部分数据交易都是在平台上进行协商确定价格后完成买卖交易。但随着数据交易市场的发展,人们可以从数据的信息在交易市场上参考同类数据得出价格,也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因此,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下面将对两种计量方式进行具体介绍。

3.3.2.1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对数据资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时,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数据资产的使用年限的确定、如何进行摊销与减值。随着目前科技的发展,数据在数据交易市场中并不能永久产生价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企业的数据也需要不断更新,而企业中的这些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身的价值也在慢慢变低,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因此,在对数据资产进行计量时,会计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其相关信息与时代发展的速度预估其使用的年限,根据其说明对数据资产进行摊销。在进行摊销时,借方科目可以计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方为“大数据资产累计摊销”。但也有一部分比较特殊的数据资产,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导致价值的增加,例如一些稀缺的资源、气象数据与文物数据等。因为这些数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自身的价值,并没有使用年限,也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可以长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需要对这项资产进行摊销。另外,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据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数据资产的价格也很容易受到影响而产生波动,在波动时难免会出现贬值的现象。为了保障会计数据信息的有效性,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对数据资产进行定期减值测试,得到目前数据资产的真实价值,如果发现数据资产发生减值,则应当及时进行减值处理,即将资产减值的部分计入借方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方科目计入“大数据资产减值准备”。

3.3.2.2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目前我国数据交易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还不利于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未来随着大数据交易所的不断发展,企业数据可以根据其性质进行标价时,原来的成本计量也会被公允价值所取代。公允价值需要明确不同数据资产的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额,将该差额当作留存的收益。会计工作人员在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的方法如下:将企业后续大数据资产可能产生的费用进入借方,借方科目通常为成本、累计摊销与减值准备,贷方则为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等科目。如果后续公允价值产生变动时,其差额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这时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在借方将变动的差额记入“大数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方则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化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企业进行交易的资源之一,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来源之一。“数据资本化”在企业中也越来越常见,但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对数据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工作中的难题还尚未解决。企业应该根据数据资产的特点,对数据资产的计量方法与计量单位进行思考,可以对其采用货币与非货币的方式进行计量,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使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并进行计量。

参考文献

[1]卢元红. 大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报,2019(7):168.

[2]王磊. 智能时代下企业数据资产会计确认的探讨[j]. 价值工程, 2022, 41(3):160-162.

[3]刘敏, 陆玉梅, 李艳平. 数据资产会计处理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4):157.

[4]周易. 大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 24(18):15-17.

[5]陈德幸. 大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列报的探讨[j]. 首席财务官,2021(5):272-273.

[ 作者简介 ]

欧宁惠,女,湖南长沙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财务报告分析与应用。

企业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