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主题征文
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主题征文
今年将要召开党的二十大,我心中充满喜悦和期盼,又想起了新疆广播电视走过的路,多么的令人难忘啊。我工作、生活、战斗的向阳坡是一道洒满阳光的山坡,想起它的名字就叫人倍感温暖,心情舒畅,让人充满激情和力量。向阳坡,乌鲁木齐南郊一道普通的山梁。过去,这里曾是一片荒凉的榆树滩,如今,这里崛起了一座雄伟的广播电视城。这是我工作的起始地,我在这里学习,我在这里成长,我在这里思索,我在这里守望。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和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是1949年12月21日建立的,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从此新疆各族人民有了自己的广播事业。最初台址选在乌鲁木齐和平北路122号一处破旧的院落里,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人民广场右侧,当时俗称“三角地”。建台初期条件十分艰苦,由于播音室隔音设备差,广播里经常出现周围的鸡叫声和驼铃声。那时乌鲁木齐市区只有30多部广播喇叭,人们常常围在电线杆子底下听广播学唱歌。
1957年10月1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迁到了乌鲁木齐团结路八户梁。上世纪60年代,群众提议把这里叫做“向阳坡”,意思是广播永远在党的阳光下发展成长。后来,经乌鲁木齐有关部门同意,这里设立了一个公交站,站名就叫“向阳坡”。1970年10月1日,新疆电视台也从市区迁到这里。从此向阳坡成了新疆广播电视的聚集地,广播电视这两朵鲜花绚丽多姿,竞相开放。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至今已走过70多年的历史,新疆电视台也走过了50多年不寻常的历程,如今,两台合并成立了新疆广播电视台,向阳坡升起了广播电视这道亮丽的彩虹。看到今天新疆广播电视事业发生的沧桑剧变,作为一个老广电人,怎能不满心欢喜,心潮激荡。
50年前,1972年的一个春日,我从火车南站下车,坐着三轮车拉着行李来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报到。当时一位老同志告诉我,他们入台时每人都要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当你走进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大门的时候》,听到这话,一种神圣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在我心里油然而生,我今天正式走进了党的喉舌的大门,顿时感觉肩上担子的沉重和责任的重大。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有志者走上了向阳坡,他们在这里守望新疆的广播电视,守望心中的梦想,他们每天第一声为祖国报晓,迎来喷薄欲出的朝阳,又是最后一个送走星辰和月光,伴随人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我和大家一样走上记者的道路,上山下乡,爬山越岭,深入农村牧区、厂矿部队,把新疆蓬勃的发展,美好的前景,动人的故事,讲述给广大的受众。每当听到广播里播出自己写的稿件,就觉得有一种成就感,这也激励自己采访更多的人和事。后来我走上领导岗位,负责广播电视宣传,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狠抓精品创优,一大批稿件在全国获奖。同时,我注重新闻理论研究,撰写了不少新闻理论文章,并出版了《新闻精品创作导论》、《守望向阳坡》、《向阳坡》等书籍。退休以后,我依然勤于思考,笔耕不辍,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帮助工作,引导新人在业务上成长。每当看到他们获奖,我感到由衷的喜悦,比自己家出了喜事还高兴。
我们依然记得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遵循这一教导,在广播电视战线奋力拼搏前行。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党的新闻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对我们广电人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又是一种厚厚的期望。
向阳坡,一道洒满党的阳光的山坡,我们在这里守望新疆的广播电视,守望心中的梦想,我们在这里收获对党的忠诚,铸造新时代的辉煌。回眸往事,我们不忘初心,展望明天,我们牢记使命。声画传情与时代同步,满怀豪情向未来出发。
党的二十大即将发出新的号召,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我们不会因夜迷茫,因为每一刻我们都心中向阳。向阳坡,永远温暖着我的心房。‘’
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主题征文
本文2022-10-20 18:27:03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3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