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2-09-29浏览:2678下载275次收藏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一步挖掘我县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之韵”,建设多彩**,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成立调研组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从7月27日至29日利用3天时间对座落在全县18个乡镇的**会议纪念馆、**故居、**景区、**景区、**景点、**景区、**西起首地、**工程旧址、**镇新农村建设、**镇**产业、**镇**产业、**镇**产业、等40多个点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采取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并详细了解了自然资源局、林草局、发改局、交运局、水务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生态环境局、市政园林中心、畜牧中心等相关部门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全力促进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促使产业发展不断完善,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有力有序推进了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一)文旅产业配套设施   不断完善

全县现有aaaa级景区1个(狼渡草原景区),aaa级景区1个(**会议纪念馆),aa级景区1个(森林公园);现有电影院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美术馆1个;有乡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18个,有中国休闲美丽乡村1个(**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有x个项目列入各级非遗名录,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x人;有文化规上企业5家(文旅公司、演艺公司、电影公司、**开发公司、**影业公司),文化产业单位共有154家,旅行社分社(营业部)4家,三星级宾馆2家(**酒店)、二星级宾馆1家(**招待所),各类宾馆、酒店140多家,不同档次床位7000多张,农家乐90多家。

(二)文化旅游资源情况

1.区位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部,处于**“四市中心”和兰西城市群、关天经济区、成渝经济圈“三圈辐射”之地,地处甘南高原东缘、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接壤区,整体地貌呈现出侵蚀切割山区、高原形态山区、河谷川台区,全境内山岭起伏、河流纵横,有居山川之险、成陇上美景之势。**区位优势明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商贸活跃,享有“陇原旱码头”美誉,县内国道XX线纵跨南北、XX线横贯东西,**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优势突显,是“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的重要区域节点、市域“一主三副”城市副中心、南部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中心、国际陆海新通道**陆港战略承载之地。

2.自然资源禀赋富集。**旅游资源富集,以*河、*河,国道**线、**线“两河两线”为主线分两部分,西部以长城、长征、*河文化为主,东部以自然资源生态风光为主,自然类型多样,山川秀美、独具特色。主要有以**湿地草原景区、**风景区、沙金风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以**会议纪念馆、旋涡**故居、二郎山战斗遗址、**红军大学、红军医院、秦许乡包家族村县级苏维埃政府遗址、红莲寺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中国休闲美丽乡村**村、**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庄村、**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以神奇秀美的洮河、叠藏河水域风光为代表的水上旅游资源。

3.文旅产业积淀丰厚。**人文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远古文明发祥地、**文化的核心区,秦统一六国前即建县制,是秦汉时期**西起点,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遗址遍布洮河沿岸。**也是汉藏文化走廊,以**大崇教寺、中寨前川寺、**吉祥寺等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国**之乡、中国**之乡、中国**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黄芪蜜之乡,是**西首起,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洮岷花儿、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生产加工技艺、**宝卷等民俗文化资源享誉国内外。另外,**的饮食文化积淀丰厚,特色小吃种类繁多,有牛肉、黄酒、麦索儿、**传统花糕、蜜糕、葱花油圈儿、千层葱花油饼儿、大燕麦珍子汤、大燕麦珍子饭、燕麦面散饭、牛羊肉尕面片、洋芋蒸菜、牛羊肉糊糊、传统鸡肘席等。文化旅游商品有洮砚、根雕、奇石、彩陶、灰陶、剪纸、洮绣、木版窗花年画、铜铝铸造工艺品等;土特产有岷归及中药材系列产品、点心、大豆、蕨麻猪、浆水梨、黑仔羔羊等。

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是重视文旅融合,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发展“绿色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避暑旅游”的总体思路,立足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红色文化、历史古迹、美丽乡村和休闲观光旅游新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对全县乡村旅游追赶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积极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5)》,制定了《**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意见》,申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努力将**会议纪念馆创建为4a级景区,打造出**镇**村、**镇**村等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不断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处处皆景、四季宜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是配建基础设施,重点旅游项目稳步推进。依托项目资源优势,加快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振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积极实施了**镇**、**镇**景区、**镇骆驼村、**镇站桥村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深化实施**镇**民宿餐饮、停车场、给排水系统、亮化美化等工程,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谋划重点推进前期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