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强化寄递渠道禁毒综合治理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2-08-14浏览:2878下载127次收藏

强化寄递渠道禁毒综合治理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寄递业快速发展,在服务经济社会、方便百姓生活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作为贩毒渠道,寄递渠道毒品犯罪打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寄递渠道毒品犯罪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经济、移动支付和快递运输的普及应用,吸毒人员通过社交软件等联络纠合聚众吸毒,毒贩利用大众网络平台进行零星贩毒,邮寄、同城快递、物流以及数字货币支付等方式,已成为越来越多毒品犯罪分子企图逃避打击的渠道。寄递业具备极强的物品传送能力,使得毒品犯罪能够突破传统条件下时空的束缚,实现远距离、高频率的交易。同时,寄递渠道毒品犯罪中人货分离,溯源问题存在一定难度。相较传统贩毒模式,犯罪分子可以将毒品送至全球各地,将寄递渠道作为毒品走私贩运快车道。总之,“互联网+寄递”毒品犯罪由于具有隐蔽性、虚拟性以及地域跨度大等特点,导致相关部门查办难度加大,这是此类毒品犯罪多发的重要原因。

隐蔽性强。一是交易形式隐蔽。传统的毒品犯罪中,毒品和货款同时交接,就是所谓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近年来出现的“互联网+寄递”贩毒模式,将毒品和钱款交易分割开,较之传统毒品犯罪而言,更加隐蔽,加大了发现、查处、取证难度。此外,某些快递未严格落实寄递货物实名制要求,势必给案件侦查工作增加难度。一些毒贩甚至指使不知情第三人代领邮件,这也给调查、取证、犯罪认定等工作制造了一定障碍。二是毒品伪装性强。为规避查验,毒品均被伪装成“糖果”“巧克力”等食品形式,若不使用特殊的查验方法,无法靠肉眼发现其内在成分。

虚拟性强。“互联网+寄递”贩毒模式中,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联系,一般均使用虚拟身份,查实需要一定时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强化寄递渠道禁毒综合治理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