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话党恩、谈变化党课讲稿

栏目:党会党课发布:2022-05-01浏览:2451下载176次收藏
“话党恩、谈变化”讲稿

康乐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挂职村支部书记 马晓春

关北村位于虎关乡东部、三岔河以北,东距临洮县城2公里,西距乡政府不足5公里,临康和二级公路纵穿全村。关北村位于虎狼雄关北面,因此得名关北村。属于非贫困村,有椿树、大沟沿、王家三处彩陶文化遗址,这三处文化遗址都同属于马家窑文化,也是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这三个遗址出现的文化彩陶,群众们总会在茶余饭后谈到它,看到它,甚至能把玩它,彩陶的出现不仅提升了关北村群众对古玩的兴趣,也为关北村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本村姓氏主要有杜氏、张氏、杨氏、王氏、马氏,是2021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关北村有10个社,7个自然村,总户数476户1976人,其中少数民族29户,116人,本村耕地面积2100亩,人均耕地面积0.78亩。现有党员45名,其中男党员35人,女党员10人,平均年龄41岁左右。特困供养人员6户6人,持证残疾人105名,有村卫生室1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2020年,全村110户建档立卡户通过劳务输转、种养殖等产业全部实现了脱贫。 说变化以前的关北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人居环境较差,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自2013年以来,关北村在通社通户路硬化、小北渠硬化、自来水入户、贫困户产业发展、危房改造、折旧排危、环境卫生整治、王家湾搬迁等方面共投入资金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00元提高到2020年的8540元。2021年关北村按照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总要求,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先行、实施乡村振兴项目,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投资2000余万元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投资460万元的关北村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用房、文化广场、停车场、公共厕所、文化舞台、健身器材、绿化等配套工程);关北村的制香产业加工车间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占地2508平方米;对群众房屋墙面和村社道路两旁水渠、护栏进行美化亮化,多举措、全方位提升村庄风貌。 脱贫攻坚造就幸福宜居新关北。2013年前的关北村,基础设施薄弱,全村没通动力电,农户两项照明电也不稳定,吃的都是三岔河的河水或井水,自来水未入户,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全村7个自然村476户群众通村通户路都没有硬化,村庄内危旧房屋较多,尤其是山区的在王家湾自然村,生产生活条件差、生产生活和交通不变、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产业发展难、是全县贫困自然村的缩影。 现如今,在党的关怀下,通过康乐县北部人引工程,全村476户农户全部吃上了安全稳定的自来水,群众吃水变得十分安全便利,2016年投资220万元新修建的小北渠贯穿全村,使基本农田灌溉问题得到保障;经过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动力电全覆盖,照明电持续稳定,满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共计投入120万,通社通户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方便了群众的出行;由于自然环境和居住条件,许多农户住房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通过对54户农户实施危房改造,全村农户都有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2019年投资896万元实施的王家湾集中安置,把群众从山高沟深的地方搬迁至关北村的平川大地上,彻底解决王家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新修建的香菇厂加工提升了周围群众的收入,群众不仅吃水难、通电难、行路难、住房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结构调整带来产业新兴旺。关北村以前的主导产业以牛羊养殖、种植玉米、劳务输出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二级路沿线种植有皇冠梨、水蜜桃、油桃等经济林果共计845余亩;发展食用菌种植户5户,菌棚5个,蔬菜种植户一户;以现有种植户示范带动,经济发展使用菌、蔬菜种植等新型农业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农户的农业收入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继承制香产业传统手艺基础上,紧紧围绕国家及省、州、县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持续发挥传统手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助力作用,发展传统制香产业。目前,扶持建设制香加工车间1处,预计带动20户76人,户均收入达到5万元。通过精准扶贫到户项目引进能繁母牛401余只,全村牛存栏761余头,羊存栏1834余只,猪存栏85余头,年养殖业收入达到350万元,全村涌现出出养牛大户、养羊大户、养猪大户等养殖致富能手53户,关北村的传统畜牧养殖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13年以前,关北村群众收入完全依靠种地、养殖牛羊,如今,通过康乐县劳务输转奖补政策、村干部上门动员群众务工,关北村劳务技能培训达到了285人次,向厦门、山东、青海、兰州等地区输转劳务310人次,创收621多万元。 党建引领促进乡风新文明。以前,我村村级办公场所破旧、狭小,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业务能力、办事效率不高,村干部报酬偏低,党内组织生活会不规范、无村集体经济收入。现如今,新建村级办公场所1个,文化广场1个,并设置了党史馆、村史馆、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等,配置了电脑、办公桌、档案柜等硬件设施,真正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了推动发展的指挥部、民主管理的监督所和便民服务的综合站。自2020年2月村“两委”换届后,实现了“一肩挑”村干部报酬从2013年的60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30000元,村干部平均年龄由原来的50岁下降到现在的30岁,学历由原来的4名初高中中文化水平提高到全部大专及以上学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召开“三会一课”并将会议影像资料及时上传到甘肃党建app,确保党内生活规范化,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以上政策的严格落实,关北村基层治理能力和凝聚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按照每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的要求,注重从未就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人员、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党员数量从2013年的12名增加到现在的45名,其中女党员10名,党员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资金50万元成立关北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养殖业,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零,到现在年收入3.8万元的重大突破,村党支部已真正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成为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心骨。 社会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以前,关北村教师人数少,文化程度不高。近年来,通过教育扶贫政策举措,改造全日制小学1所、附设幼儿园1所,配备教师11人,32名义务教育学生均享受“两免一补”、营养早餐政策,3名大学生享受“雨露计划”和助学贷款政策,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以前,村上没有村卫生室,村医也是很不专业的赤脚大夫,我村的群众看个头疼感冒还要跑到11公里以外的县城去就医,就医还需自费,近年来,县上通过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提高报销比例“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办理慢病卡、家庭医生签约等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举措,新修建了一所标准化的卫生室,2013年以来,共有551人次享受合作医疗报销、“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报销金额150万元,合作医疗参保率、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以前,由于低保限制指标,农户因灾、因病、因学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时,无法及时被纳入低保,近年来,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对评审名额增加、纳入程序进行简化,全村共有低保户和特困供养户300人,其中一类低保20户36人,二类53户115人,三类32户137人,四类11户40人,特困供养6人。 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新颜值。以前的关北村村庄内危旧房屋较多,破旧大门、围墙等随处可见,牛羊粪、垃圾未及时清理,环境卫生脏乱差;2013年以来全面整治农村环境,集中开展排危拆旧清零行动,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完成硬化村、社道路16公里,全面实施“一拆四改两化”、拆旧排危、厕所革命等项目,共涉及296户,占总户数的60%,总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其中:庭院硬化165户、拆除危旧房屋431间,修建围墙8682平方米;修建大门102个;修建卫生厕所78个;修建简易房87户,累计拆除破旧围墙3490米,清理杂物房448间,乱堆乱放427处,清理边沟3500米,清理粉碎草垛180个,清理废弃垃圾486方,在村内主要道路和房前屋后栽植云杉、香花槐、丁香、牡丹等苗木11000株,种植百日草等草木花卉24亩,种植经济林845亩。对群众房屋墙面和村社道路两旁水渠、护栏进行美化亮化,多举措、全方位提升村庄风貌,关北村的人居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基本消除“视觉贫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人居环境文明美丽。(马晓春)

话党恩、谈变化党课讲稿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