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司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法者,治之端也”。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法治既是优质营商环境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进优质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法治构成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司法法治建设营造高质量的司法环境,是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然选择。
派驻市中院纪检监察组成立调研组,立足自身派驻监督工作实际,聚焦构建公平、正义、高效的司法环境,通过座谈研讨、个别交流、查阅资料、组内研判等方式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对市法院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监督路径进行有限的探索,以期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现代交通和互联网技术等迅速发展,地理区位、自然禀赋等优势不再是主导因素,地区之间的优惠政策也日益趋同,单纯依靠资源和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企业已逐渐成为过去时,企业投资的一条重要标准是营商环境的优劣,良好的营商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中行之有效的政策、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对推进改革作出规定,明确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和框架,成为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的标志性事件。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2020年,我国营商环境排名第31名,超过了过去13年中取得的进步,显示了近年来我国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大成效。同时,也可以看到,2018-2020年间,我国营商环境中分数较高或者提升较快的是与政务环境相关的、可定量度量的指标,而与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相关的获得信贷、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等指标的得分提升幅度不大。
我们应清醒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要加强基础建设硬件设施的“硬环境”,更要完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构成的“软环境”。政务服务“减证便民”等只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初级阶段,而构建高标准法治环境,推进建设规范的市场体系、提高企业获得感,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升级版本。我们要在巩固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多种途径,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创新激发创业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盘活市场竞争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而为孝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法院可为
司法是法治的生命线,是法治建设的生力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作为营商环境评价的直接对象,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上承担着重要使命。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进程中,法院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作为。
1.助力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投资经营环境是否安全稳定是市场主体关心的首要问题,法院必须回应这种关切。要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突出源头治理,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营造和谐、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要严格执行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妥善处理涉及民营企业的“民刑交叉”案件。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对企业和企业家在生产、经营、融资活动中的创新创业行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要严格区分企业家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在处理企业犯罪时不得牵连企业家个人合法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
2.助力打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法院全力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要强化平等保护理念,消除市场壁垒和行业冰山,对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主体做到一视同仁,对各类主体的诉权做到一律平等,切实保障各类主体公开公正公平的参与竞争。要落实产权保护原则,全面保护各类主体的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具有财产内容的经济财产权,确保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创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灵活司法服务方式,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关于司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本文2022-04-27 08:04:1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3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