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建议及对策
临夏州康乐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文旅产业 高质量发展 建议对策
临夏州康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级调研员 马晓春
摘要:近年来,康乐县坚持全域全季节旅游发展方向,打响叫亮“花儿故乡、绿色康乐”旅游品牌,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文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发展全域全季节旅游、打造百亿级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扶持不强,体制机制不顺;二是基础设施滞后,资源利用较差;三是旅游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四是宣传力度不大,品牌影响不强。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科学谋划,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壮大;二是加大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三是挖掘潜力,发挥示范典型引领带动作用;四是优化环境,促进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近期,按照中共康乐县委宣传部安排,我带领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旅局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的方式,对康乐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康乐县坚持全域全季节旅游发展方向,打响叫亮“花儿故乡、绿色康乐”旅游品牌,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文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共有景区景点14个,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有旅行社4家,星级宾馆3家,农家乐78家,已运营草场沟景区—草甸民宿1处(16座),正在修建临夏花儿精品民宿1处;有中国花儿保护基地1个(莲花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莲花山花儿会)、红军长征遗址1处(线家楼)。2021年前9个月接待游客121.47万人(次)、同比增长49.61%,旅游综合收入达5.5亿元、同比增长47.54%,带动280户群众稳定增收,解决3560人有效就业,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全域全季节旅游呈现出火爆发展态势,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一)党政重视支持,完善顶层设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多次召开文旅产业工作专题会议,对发展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进行重点安排部署,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三区三州”的政策机遇和“十四五”规划的有利时机,以打赢打好文旅产业深度开发攻坚战为总抓手,大力实施文旅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建设,规划先行,编制完成了《康乐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形成了规划科学、特色鲜明、服务完善、管理规范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如实施八松乡乡村生态旅游扶贫、旅游扶贫大通道、旅游标杆村等项目,进行民宿建设、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及道路畅通工程修建等。谋划筹备旅游大通道沿线配套基础设施、景古红色旅游小镇等“十四五”文旅项目58项、总投资42亿元。
(二)加大开发力度,推动提档升级。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交通优势,大力推进景区景点晋位升级,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和发展优势。先后成功创建胭脂湖公园、草长沟2个4a级旅游景区和竹子沟、白桦林2个3a级旅游景区,荣获“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等多个荣誉称号,实现了我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零的重大突破,创造了a级旅游景区质的突变和量的飞跃。
(三)挖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时机,在现有开发的康美农庄精品牛肉、康乐食用菌、义顺当归醋、新华牧业土鸡、胭脂梦刺绣、麦秆贴画等旅游商品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了竹子沟、草长沟、白桦林、野望阁、麻山峡、海甸峡水上观光等一批乡村生活体验、田园风情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
(四)拓宽宣传渠道,提升旅游知名度。大力倡导“人人争做旅游宣传员、讲解员、引导员”活动,努力在全县范围内营造起旅游发展人人有责、发展旅游为人人的浓厚氛围。坚持线上线下宣传双向发力,通过国内媒体临夏行康乐采访活动、制作旅游专题宣传片、设立专栏、拍摄小视频、制作宣传画册等方式,广泛在景区景点、县电视台、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旅游品牌。先后成功举办文化旅游宣传月、“庆五一、五四”文化旅游等系列活动,旅游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短板弱项
近年来,虽然康乐县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但与发展全域全季节旅游、打造百亿级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政策扶持不强,体制机制不顺。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层次还较低,旅游发展规划缺乏前瞻性和全面性,政策扶持力度不大,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修建、旅游宣传等方面有待加强支持;二是旅游企业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工作相对滞后,旅游管理人员监管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旅游发展资金投入渠道单一,规模小,持续投入差。
(二)基础设施滞后,资源利用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交通不畅。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特别是旅游大通道沿线旅游资源丰富,但景点之间公路通达条件较差,严重影响通行;二是接待设施简陋,餐饮、食宿、购物、娱乐等设施规模较小,档次不高,大部分景区缺乏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导览标识、旅游厕所等;三是景区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不够完备,景区周边及道路沿线观景台、餐饮点、购物点等建设不足;四是没有形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格局。
(三)旅游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产品主要以避暑休闲观光为主,时效短,收益低;二是旅游产品品牌不高,对游客吸引力不强,乡村旅游服务单一,特色不鲜明,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拉动力不强;三是景点规模小、分散独立,没有形成全县旅游一盘棋的格局,“吃、住、行、游、购、娱”和参与性、体验性等全方位旅游消费的能力不强,旅游促进发展、增加收入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四)宣传力度不大,品牌影响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宣传投入资金较少,缺少较大规模的促销活动;二是旅游产品开发较少且缺乏品牌效应,宣传促销方式不多,对特色产品的宣传包装推介不够,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项目基本空白;三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够。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未能将历史人物、传说、遗迹和独特的文化有机融合利用,如对莲花山碑廊、胭脂赤兔马、西蜂窝寺文化、红军长征在景古等资源挖掘、莲花山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还需加大挖掘开发力度。
三、建议对策
(一)科学谋划,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建议成立县级文化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以规划为先导,抓好顶层设计,将各景点串点连线成片,努力打造全县旅游一盘棋。按照《临夏州旅游总体规划(2020--2030)》和《康乐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围绕“一中心、三线、六点”(一中心:县城;三线:g248线、g310线、旅游扶贫大通道;六点:虎关乡、八松乡、鸣鹿乡、上湾乡、草滩乡、莲麓镇)打造全域旅游格局。强化部门职责,充分发挥文旅部门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建立健全文旅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不断加大投资扶持力度,重点建设旅游项目、规划编制、形象宣传、人才培训、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及游客中心、标识系统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文旅产业;四是大胆创新投融资体制,出台文旅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开门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主动与大客商、大财团、大企业联姻结亲,通过借梯上楼,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二)加大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一是完善旅游设施。加快县城、旅游标杆村、景点景区的餐饮娱乐、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环卫设施等建设,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套完善自驾游基地、游客中心、停车场、游步道、观景台、旅游厕所、应急救援等设施,切实留得住游客。在旅游扶贫大通道、临康和二级公路、康卓二级公路等沿线,建设一批有特色的观景台,配套建设停车场、港湾式停车带、旅游厕所、房车营地、充电桩、便利店、游步道等。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完善景区出入口、旅游特色村镇、游客集散中心、景点景区内旅游标识体系;二是景区晋档升级。持续巩固提升胭脂湖、草长沟2个4a级景区和竹子沟、白桦林2个3a级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恢复莲花山4a级景区,积极争取把海甸峡、药水峡打造成3a级景区,把牡丹谷、蜂窝寺、亥母寺、麻山峡打造成2a级景区。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全面我县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力争早日将我县创建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挖掘潜力,发挥示范典型引领带动作用。一是突出示范带动。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确定全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以胭脂湖、莲花山、草长沟、竹子沟、白桦林、野望阁、桃花岛等文旅项目为引领,示范带动我县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到甘南州及其它周边县市进行考察学习,借鉴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二是突出特色优势。以“一中心、三线、六点”为主,充分利用食用菌、高原夏菜、经济林果等产业,开发建设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品农家乐”为主题的观光农业体验游,大力发展一批设施齐全、安全舒适的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和精品民宿;三是突出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花儿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将文化元素嵌入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风貌改造提升、乡村旅游景观打造等工作中,增加游客互动娱乐项目,增强景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努力打造一批文化特色浓厚的美丽乡村旅游景点。
(四)优化环境,促进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一是加大对旅游企业、合作社、农家乐等经营主体的扶持奖励力度;二是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定期派出业务骨干到省内外高校、企业、景区等培训学习,定期邀请旅游专家教授来康乐指导和培训,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加强农特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市场营销力度,围绕“夜游有景、夜食有味、夜购有物”的思路,开发“夜游胭脂湖”产品线路,推出康乐旅游特色商品,促进旅游购物消费;四是加大文旅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利用网络媒体、节会赛事、采风踩线等方式,设计康乐旅游品牌形象,评选康乐旅游形象大使,网络征集评选康乐县歌,制作精美旅游宣传片、广告,在省内外高铁站、火车站、机场等滚动播放,全方位、多视角强力推介康乐旅游资源。
作者简介
马晓春,东乡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农村网通讯员,《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甘肃省第四届地方史志学会理事,甘肃省行政区划与地名专家库专家,康乐县民族团结进步形象代言人,康乐县作家协会主席,《胭脂湖文艺》主编,康乐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原主任,康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级调研员。
康乐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建议及对策
本文2022-04-20 16:36:3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3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