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标准与对策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2-04-02浏览:2769下载266次收藏

关于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标准与对策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统计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中央先后出台多部统计方面的纲领性文件,为夯实统计数据质量,严防统计数据弄虚作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加强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管控意义重大,本文从统计调查中数据质量的内涵入手,探讨统计调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数据质量问题,根据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尝试构建数据质量控制具体标准,并从影响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相关因素中来归纳有效对策,从而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

  一、统计调查中数据质量的内涵

  统计调查工作对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限于对调查数据准确性的考核,还应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全面认识。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统计调查工作都是建立在数据准确性基础上,并从减少数据统计误差、提升数据控制质量上来落实。随后,由于统计调查工作的深入,人们对数据质量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调查统计中数据特性的研究,更需要从用户视角来提升统计信息的满意度。为此,数据质量逐步衍生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而要建立与数据质量管理相对应的评估体系,则需要从调查数据的准确性、适用性、及时性、可比性、可行性和衔接性上进行全面考察。

  与此同时,对于统计调查中的数据质量的标准研究,国际组织主要从数据质量涵义的解释及理解上进行研究,由于各统计机构之间的理解差异性,对统计调查中的数据质量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但就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从数据的准确性上来看,统计调查中的数据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能够对客观事实进行反映,并能够被使用的准确信息;二是从数据的时效性来看,统计调查中的数据应该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能够在用户做出决策之前提供参考分析;三是从数据的完整性来看,统计调查中的数据内容应该是全面的,不能存在残缺;四是从数据的适用性上来看,统计调查中的数据应该具有可用性,符合用户的需求;五是从数据的简便性上来看,能够从调查数据的统计中简明、扼要地反映相关问题。

  二、统计调查过程中可能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 

  (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统计调查制度科学完善是统计调查数据真实准确的首要保证。在体制机制转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统计调查制度没有及时跟上其步伐,相关改革较为滞后,新制度的出台、旧制度的修订和更新完善不够及时,造成统计调查工作无法准确反映新情况、新问题。 

  (二)统计三项职能作用发挥有待增强。

  统计的基本职能包含信息、咨询和监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造成社会公众对统计调查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只有充分发挥统计三项职能,调查结果能为群众、企业、基层所用,能够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社会生活,调查对象才能理解和配合,从源头上提高填报的数据质量。

  (三)统计调查保障和宣传力度不足。

  一方面,统计调查的人、财、物、机构等软硬件保障相对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调查数据质量,造成统计调查制度即使非常完善,执行起来也会打折扣。另一方面,统计调查制度宣传尚未全面普及,导致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高,而且专业化术语和生产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与公众现实感受不相一致,社会对统计信息信任度仍然不高。 

  (四)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全面建立。

  新时代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完整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而这也是提高统计公信力的积极措施之一。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事后质量抽查来完成,只有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调查制度的设计、实施、评估,构建全过程统计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标准与对策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