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统计系统价格指数编制中质量调整方法的实践探索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2-04-02浏览:2028下载187次收藏

统计系统价格指数编制中质量调整方法的实践探索


  价格统计调查是社会经济统计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通过统计调查编制价格指数。而价格指数编制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内容是样本的同质可比原则。同质可比是指商品在报告期和基期的各种特征、属性及销售条件均未发生变化。在同质可比的条件下,价格指数反映了商品随时间和供需关系变化的“纯价格变动”。对于同质可比,各个价格统计调查专业均在方法制度中进行了具体规定。但在具体统计调查中,这个基本原则并不能够完全实现,尤其进入互联网社会后,个性化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的特异性愈发明显,如何在价格指数编制时进行质量调整,以得到反映纯粹价格变动的指数是一个非常现实且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一、质量偏差类型

  1.基期价格缺失导致的质量偏差。在ppi调查中,有部分企业突然转型导致新产品基期价格缺失,如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突然转型生产防疫物资,导致当月采价时缺少上月价格。在cpi调查中,主要是规格品消失导致质量偏差,如禁渔期新鲜带鱼消失,冷冻带鱼上市。hpi调查中一是新开或间歇性楼盘无上期价格;二是二手住宅调查中,中介机构上报的样本与上期并不能完全一致,导致部分样本缺少上期价格。

  2.特殊商品服务的必然质量偏差。hpi调查中的住宅样本是天然的异质样本,前后样本必然存在着地理位置、周边配套、小区环境、物业服务、楼栋位置、建筑面积、户型结构、装修程度、楼层朝向的差别,无法寻找两期完全相同的样本房屋。ppi调查中如模具、变压器、泵、机床等定制生产行业,报告期和基期价格天然无法同质可比。

  3.特殊交易导致质量偏差。如在ppi调查中,氯气、盐酸等工业品,其作为副产品储存难度大,将会在不符合市场行情下进行销售,导致价格严重不符合市场规律。另外,关联企业交易,如集团公司内部交易价格,其不能代表本地区本行业价格变动实际。

  3.要素变化引起的质量偏差。要素变化导致价格变动在ppi调查中较为常见。一是产品变动,如商品生产工艺调整、性能变化、原料不同等;二是交易变动,如客户不同、交易量变化、付款方式不同等。要素变化主要是因为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不能保证每期都有同一客户同一需求同一销售水平的成交,导致不同质可比的质量偏差。

  4.错月报价造成的质量偏差。主要在ppi调查中较为普遍,部分企业采取月底或下月结算模式,无法取得当月价格而按上月成交价报送,或者按当月挂牌价报送的,并不符合当月市场价格走势,造成质量偏差。

  5.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在价格统计调查中,cpi数据采集主要由基层采价员完成,ppi报表填报人员为工业企业统计员,hpi的数据来自于房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从各价格调查的基层实践来看,多数企业无专门的统计员,主要以财务人员为主且调动频繁,部分统计员对价格指数意义缺乏足够认识,存在责任心不强,数据采集不规范等问题。此外由于专业知识有限,统计员往往无法对市场行情作出科学判断,对同质可比原则把握存在欠缺,容易造成数据填报的人为误差。

  二、当前国内外主要的质量调整方法及优缺点

  (一)国内价格调查的主要质量调整方法。

  1.科学选取法。为了避免因产品质量类型繁多或交易对象不同引起的规格品价格差异,一般要求企业在基期轮换的时候就选定企业最主要、最稳定产品型号和交易对象进行价格填报。若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调整导致代表性缺失需要及时更换规格品,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统计系统价格指数编制中质量调整方法的实践探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