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加快我市工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助推全市工业园区与城市融合发展,市政协经济委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于10月份组织市政协委员及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等部门同志赴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定边县、靖边县、佳县等工业园区,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与相关园区负责人交流探讨等形式,就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当前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也是我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全市现有工业园区15个,其中,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4个。2020年全年工业园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总产值分别是743.4亿元、2079.8亿元,分别占全市39.4%、44.1%;签约合同项目151个,引资额444.3亿元;年末入驻企业5671家,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9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9亿元,年末各类从业人员约13万人。通过改革创新、产业集聚、要素保障、综合服务配套等全方位发力,xx各工业园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二)发展布局持续优化
依据“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原则,我市以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为主体,合并、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工业园区,明确自身定位,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力量打造“产业创新与产城融合引领区、高端能化产业核心承载区、煤电化工提档升级区、油气煤盐综合利用示范区、生态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五大园区板块。结合资源禀赋,每个工业园区规划发展2-3个主导产业,形成以能化产业为龙头,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为辅的产业集群。通过整合优化,改变现有布局定位散乱多的局面,让工业园区能集约集群发展,显著提升全市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产城融合关键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配置与供给。通过满足从业者在生产、生活、休闲、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享有与城区市民一样的权利,聚集区域人气,从而达到产业和城市功能相互融合的目标。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达400多亿元,公辅设施、公用工程配套建设初步完成,重点强化了园区供排水、中水回用、双电源供电、公共管廊、消防、物流等公用辅助、物流配送的一体化配套。其中,xx高新区、xx经
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本文2022-02-05 17:05:0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2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