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推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的调研报告
关于科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推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的调研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甘肃省科技、文化与旅游融合及全域旅游发展的先进做法,推动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9月中旬,市政协教科委组织有关委员和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在贾正兰副主席的带领下,对市内旅游发展情况作了深入调研,并赴甘肃旅游发展先进地市进行了考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甘肃省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和启示
敦煌、嘉峪关、张掖、兰州等地文化旅游气氛“浓”、经济“重”、商品“丰”、品位“高”、管理“顺”、思维“宽”、力度“大”,文旅与科技及其他产业融合“好”,在诸多方面值得我市借鉴。
一是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关联性特征必然要求政府的主导,只有如此才能协调各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回顾我国旅游业发展历程,无一不是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市对一些规划到位、前景广阔的开发项目,采取强力介入,政府先行投入、边建设边招商、先建设再招商的模式快速推进,张掖市在近三年开工建设188个投资上千万元的文化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0多亿元。
二是资金投入。任何一个产业,有投入才有产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当下的旅游,小投入无产出,中投入小产出,大投入才有大产出。张掖市以七彩丹霞创建5a级景区为抓手,景区先后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嘉峪关仅有30万人口的城市,先后投资100多亿,陆续建成1个5a级旅游景区、4个4a级旅游景区以及2个3a级旅游景区。
三是景区带动。核心景区、龙头景区的建设具有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纲举才能目张,一个核心景区可以在旅游扶贫、城乡一体化、城市形象塑造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张掖、嘉峪关、敦煌都是以5a级大景区建设作为突破口,向大景区配置优质资源、向大景区招商引资、向大景区整合项目资金、向大景区倾斜扶持政策,改革创新大景区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股份公司经营制。
四是营销促动。旅游业是“眼球经济”,出卖的是异质化的体验,尤其是在品牌经济时代,唯有通过精准营销才能树立品牌形象。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市立足实现“市外游客增加、入住人数增加、旅游消费增加”的目标,采取新媒体宣传营销、开展主题活动、开通运营旅游包机专列、走出去宣传营销、请进来考察踩线、建立重点客源地旅游宣传营销代理中心等方式,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开发潜在市场。
五是能融则融。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市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催生文化旅游新产品、新线路和新业态,文化旅游业与科技、农业、工业、体育等多行业从“简单相加”到“相融相盛”。全域景区化特征愈加明显,旅游淡旺季界限逐渐模糊,形成了“处处是风景、行行融旅游、时时可旅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张掖市近年以文化旅游业为引领,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56%。
二、xx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
(一)资源丰富,组合优良,文旅产业发展有潜力
xx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国有文艺院团12个,民营院团93个。有10个标准剧场,各级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3个。全市已有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实现零门槛、全时段、无障碍免费开放。经过多年的努力,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格局初步形成。
全市整理出有价值的非遗项目1349个,涵盖了14个门类。其中民间文学110项、传统音乐259项、传统舞蹈173项、传统戏剧43项、曲艺173项、传统美术209项、传统技艺132项、生产商贸习俗10项、消费习俗48项、人生礼仪34项、岁时节令39项、民间信俗97项、民间知识12项、传统体育与游艺竞技10项。截至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9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5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25个。2017年5月,文化部正式批准同意实施《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已上升到国家层面。
全市现有各类文化企业1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1家;全市拥有a级景区42个,其中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8个,2a级景区1个;全市有星级饭店29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4星级饭店3家;全市有旅行社44家,旅行社分社46家,旅行社服务网点91家。
我市是陕西文物大市之一,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占全省四分之一,文物数量多、等级高、类型全。xx卫城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珍贵而又丰富的文物遗存。重点文物古迹有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石峁遗址,目前殷墟之外发现的商代晚期规模最大的建筑遗迹清涧辛庄遗址,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等。全市现已查明各类文物点13883处,已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7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1处。全市现有馆藏文物58718件(组),其中一级文物482件(组),二级文物697件(组),三级文物3230件(组)。全市现有博物馆、纪念馆共24座,现有馆藏文物58718件(组),其中一级文物482件(组),二级文物697件(组),三级文物3230件(组)。此外,xx还是我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多的地区之一。分布于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六县区,分属战国秦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总长约1600多公里,约占全省长城总量的90%以上。
我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xx8个县33个村庄战斗生活过一年多。全市革命旧址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杨家沟革命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
(二)政策保障,规划引领,文旅产业发展有方向
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并印发了《xx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xx市市本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xx市市级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强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制定并印发了《xx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xx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确保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拟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编制完成了《xx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0年3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成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长期性、全局性、决策性纲领文件。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召开了全市旅游产业大会暨全域旅游工作会,成立了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xx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xx市支持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完成了全市“十大战略”问题研究—《xx市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战略研究》。组建成立了文化旅游投资公司,设立了旅游发展基金。
(三)项目支撑,配套服务,文旅发展环境有改善
2018年8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推动下,总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的xx“四馆两中心”正式开工建设。xx文化艺术中心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余子俊纪念馆完成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榆溪楼宋夏历史文化博物馆、xx市市级非遗综合展馆的的陈列布展工作也在积极开展。建筑面积18300平方米的府谷县图书馆正式开馆,成为目前我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榆阳区“陕北民歌博物馆”,开馆两周年来,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通过争取省级旅游专项资金,推进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大行动,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规划建设空港新区等6个一级自驾游营地,其中塞上江南国际汽车营地和靖边龙洲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列入首批国家500个自驾车营地项目。佳县白云山景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和清涧县路遥书苑项目正在申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佳县白云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全面启动,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申报创建国家3a级景区和国家4a级景区的单位,正在按照景区标准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着力推动综合交通、智慧旅游、餐饮住宿提档升级。抓好全域环境整治,规范市场秩序,开展旅游服务评比、文明旅游主题活动。以“树形象、推线路、拓市场”为目标,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围绕“黄河、黄土、沙地、长城、红色”主题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同时,不断巩固和提升了“清爽xx”、“陕北xx过大年”等文化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和省、市关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要求,启动了红石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一期工程)。同时,府谷皇甫段、神木高家堡段、定边全段也顺利入选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一期工程)。
三、xx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挑战与优势
(一)经济大背景——经济下行
中国经济“新常态”呈现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产能过剩等现象,经济下行,稳增长保运行压力大。旅游业正在成为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xx三产结构不尽合理,其中二产是支撑,但结构单一,“一煤独大”很难适应市场变
关于科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推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的调研报告
本文2022-02-05 17:00:4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29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