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委关于全市淤地坝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政协提案委关于全市淤地坝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我市淤地坝建设及风险管控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促进xx市淤地坝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根据省政协《关于开展陕北淤地坝建设管理专题调研的函》的安排要求,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于6月10日至11日对榆阳区、横山区淤地坝建设管理进行了专项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议,听取了市水利局关于淤地坝建设管理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淤地坝的基本情况。
(一)淤地坝形成历史。我市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黄河中游地区开展淤地坝建设最早的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建设已成为我市水土保持建设事业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标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在经过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和巩固提高的发展阶段,建设数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得到长足发展。实践证明,建成的这些淤地坝工程不仅拦蓄了大量泥沙,成为沟道治理、减少入黄泥沙的主要工程措施,而且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防洪保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淤地造田、粮食增产方面,给山区农民带来很多实惠,深受群众欢迎。
(二)淤地坝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该阶段是大规模淤地坝形成的主要阶段。1、这个时期全市共建成的淤地坝1.9万座,占现存淤地坝总数的90%左右。2、这时期的坝主要是以数量多为主,但是存在缺少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工程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等问题。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至2000年初期,该阶段主要是以治沟骨干工程为建设手段。1、主要是在水土流失地区在坡面治理的基础上,为加强综合治理提高流域坝系的防洪能力,减少水毁灾害,而在支毛沟中兴建的控制性缓洪拦泥淤地工程(也通常称骨干坝)。2、这些坝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下游小多成群的淤地坝,减轻下游危害,缓洪拦泥淤地,稳定沟床,防治沟壑侵蚀。大部分坝控制流域面积在3-5km2, 库容50万m3以上,且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大件”齐全。3、主要成效:从86年开始,截止2003年共批复我市治沟骨干工程230多座,国家投资4230万元。这些工程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308km2,可拦泥2.19亿m3,可淤地4.69万亩。第三阶段:2004年到2014年主要以小流域坝系为主要手段的淤地坝建设阶段。1、它是主要“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采用骨干控制,中小型淤地坝合理配置,上、中、下游兼顾,拦、蓄、排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沟道治理防护体系”。2、这些坝系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市有二十七条坝系列入投资计划,规划总投资6.35亿元,从2003年开始的十二个年度共计下达总投资4.2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53亿元。建设淤地坝1195座,其中骨干坝242座,中型坝425座,小型坝528座,可增加总库容3.215亿立米,其中拦泥库容2.181亿m3,可淤地4.9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270km2。列入投资计划的27条坝系中,已有13条坝系全部实施完。3、坝系的主要作用:(1)使坝系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10-50年一遇提高到200-300年一遇洪水标准,解决坝系防汛能力低的局面,保障沟道内淤地坝的安全运行。(2)在巩固现有拦
政协提案委关于全市淤地坝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本文2022-02-05 16:58:2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2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