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提纲

栏目:模板范例发布:2021-07-05浏览:2059下载193次收藏

同志们:

根据县学教办的要求,今天我们在宁州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会,与大家做个交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下面,我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学党史;二是通过学党史,我们如何把握正确发展方向;三是我们怎么做好学习成果转化,更好推动当前工作。

一、重温百年党史,从峥嵘岁月中牢记初心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重大历史时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认真组织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立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层面来说,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党史。历经沧桑初心不改,饱经风霜本色依旧。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七十二年的光辉历程。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这三件大事、三次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第二,从传承和发扬好修水革命历史的角度来说,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党史。修水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从时间上来讲,早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彭德怀、罗荣桓、卢德铭、何长工、滕代远、萧克、王震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元帅、将军、革命家,长期在修水浴血奋战。秋收起义相信大家都知道,在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亲自组织领导的秋收起义在修水率先爆发,创立了党史军史上的“三个第一”永恒丰碑:一是创建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支军队成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红军核心力量,后来成为长征路上的红一团和首批驻港部队的前身;二是设计、制作并率先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面革命红旗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面军旗——“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三是打响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之一的秋收起义正式爆发。从地区上来讲,在修水县全丰、上衫、东港、渣津、大桥和古市等乡镇,几乎家家都有近亲、远亲是烈士。经初步统计,仅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就有1万多名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等地的县外仁人志士,因革命斗争牺牲或安葬在修水。可以说,我们修水县是红色摇篮和革命圣地,是中国革命摇篮的襁褓,是人民军队的摇篮之一,是中国知名、江西著名的革命老区、烈士大县。

县里的秋收起义纪念馆、烈士陵园,我去过多次,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思考走。在修水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如吴天骥、余经邦、甘特吾、朱赤、胡爱英、曹碧荔等10万多名修水籍英烈,在参加秋收起义、两打长沙、五次反“围剿”、苏区建设、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武装斗争和革命工作中壮烈牺牲,在册烈士高达10247人,居江西省县市烈士人数第五位,无名英烈超过9万人,修水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是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重要的贡献。其中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全丰镇余经邦烈士的革命事迹,他牺牲时年仅23岁。1906年,余经邦出生在修水全丰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春,党组织指示余经邦到湖南打入白军内部从事策反工作。临行前,他考虑到自己被敌人通缉在案,并到处悬赏捉拿,如果稍有不慎,就有被敌人识破的危险。为了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任务,他下定决心,忍着剧痛用硫酸点在自己脸上,一张清秀的脸庞变成了坑坑洼洼的麻子脸。到了1929年秋,在又一次组织士兵哗变时,余经邦烈士不幸被捕,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

第三,从宁州镇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角度来说,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党史。义宁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土地革命时期,东港乡是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率部回师的战斗地,是修水县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修水县苏区第一区区委、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是中共修水临时县委诞生地、赣西北苏区摇篮,是湘鄂赣苏区早期革命活动中心之一,是红五军整编暨移师井冈山首发地,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修铜、平修铜等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像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李宗白、王首道、袁国平、傅秋涛和傅彪等共和国将帅、革命家,均在东港乡战斗过。当时,东港乡台庄村一度享有“小莫斯科”之称。东港也是红色旧址大乡,例如: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与红五军党委联席会议旧址(张氏宗祠),已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范围。东港村的徐骆驼屋是秋收起义部队驻地和湘鄂赣省红军第一医院驻地,其留有全国仅剩的秋收起义部队所书标语及落款遗迹的前门正墙,被誉为中国含金量最高的标语墙。

在东港的革命历史上,主要发生了三件大事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提纲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