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五年来取得的成效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按照“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一区多园、发展六大集群、壮大县域工业”的总体思路,加强项目建设,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两化融合,全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制定出台和实施了《工业强市奖励办法》、《支持电工电器行业协作配套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县区工业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暂行办法》、《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骨干企业年均争取中央、省市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债、股权投资基金近5亿元。我市被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城市(2013-2022)。二是赶超进位成效明显。“十二五”末全市153户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1亿元、总产值331.9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75.54亿元,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年均分别增长13.9%、14.3%、8.2%。增加值总量在“十一五”末54.8亿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在全省排名由“十一五”末第8前移到第5,增加值增速由第11前移到第2。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达到37户,上10亿元企业3户。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93.4亿元,占规上企业的84%。8户企业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行列,市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7.9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25.2%。三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总投资77亿元的华天电子、长城电工电器和星火机床三大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二期启动实施。**卷烟厂易地技改、太极集团羲皇阿胶生产线、西电高压电工触头生产基地、国家高低压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森药业西北原料药基地、华洋电子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产业化、凯迪阳光生物质发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十二五”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54亿元,是“十一五”的4.8倍。四是中小微企业持续发展。全市中小微工业企业达到1190户。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发展,创建省级服务机构示范平台8户、市级3户,建成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辅导基地2处、科技孵化大厦1处、社棠产业孵化园13万平方米。成立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公司17家,累计提供融资担保34.78亿元。五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占全省24%);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2家,占全省20%)。“中国驰名商标”15件、省著名商标83件、省名牌产品77件。电科院被认定为西北唯一综合性国家级高低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电传所获建全国同行业唯一的“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二一三“低压电器智能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成为全市第一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华天和长开荣获“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华天科技产业园晋升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长城电工天电集团荣获“省政府质量奖”,“长城电器”列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名录,我市获“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六是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成立了**市工业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14户企业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铺开,部分项目开工建设。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积极推进。众兴菌兴在深交所上市,成纪药业被深交所上市企业深圳翰宇药业股份公司收购,风动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天祥新型建材等一批企业在**(或天津)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七是企业出城入园进展顺利。两区40户企业被纳入出城入园范围,15户企业出城入园工作全面启动,其中5户企业完成搬迁改造并投产运营,7户企业确定了入园选址,正在积极进行新厂区项目建设和搬迁改造。八是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总投资6.77亿元的14个节能与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长开废旧中压开关设备再利用等一批新业态项目建成运营,“设备制造—回收—再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构建,6户企业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较“十一五”末分别下降62.41%和14.6%,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九是两化融合深度推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50%以上,300多户企业应用信息化服务。全面完成市政府与三大通信运营企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完成投资20.38亿元,建设移动基站9743座,通信网络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宽带网络覆盖率城市100%、行政村75%。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保持适度增长。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65亿元,增长8.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7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全省第4位,增速排名第2位。完成工业总产值122.9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0.1亿元、利润2.91亿元,分别增长6.1%、10.3%和55.4%。电子信息、电工电器、建筑建材分别完成增加值6.84亿元、1.67亿元和1.58亿元,分别增长39.5%、16.2%和3.1%。上半年,预计规上企业可实现增加值50亿元,增长9%,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能够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及《**行动纲要》,起草了我市《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通过与省上及县区对接,征集和储备专项292项,总投资652亿元,纳入了省上《**行动纲要》储备项目库。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力度,全面推进2016年总投资263.57亿元的183项千万元以上重大技改和新建项目。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 39.51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4.48亿元;总投资13.8亿元的电科院电工产品检测基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7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6343万元;总投资1.2亿元的电传所“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并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二期工程已经启动,累计完成投资2500万元。天祥水泥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我市首个绿色能源开发利用项目三峡新能源张家川一期49.5兆瓦风电场项目建成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1亿度,二期50兆瓦风电场项目正式开工,将于年底并网发电。总投资32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获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本文2020-10-10 11:13:15发表“汇报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2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