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学的一枝奇葩
民族医学的一枝奇葩
科右中旗是以蒙古族为主题,也是以蒙古族为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在这里,蒙族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中旗蒙医院、蒙医药研究所就是在这片沃土上建立、发展起来的。
科右中旗蒙医院(研究所)是集蒙医药科研与蒙医临床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科研、教学单位,始建于1973年。在近30多年的历程中,一批蒙医蒙药研究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并推出了一批具有很高医学价值的研究成果。蒙医院(研究所)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良好的服务使蒙医院成为中旗老百姓最信赖的医疗单位之一;坚持蒙医特色、蒙西医并重的建院方针,走出了特色办院的路子。1997年10月,他们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自治区验收,步入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行列。
蒙医院(研究所)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固定资产520万元,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编制床位80张,职工130名,专业技术人员9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1名,主管护师4名,主管药师1名,医(药、护)师46名。设有内、外、妇、儿、五疗、口腔、眼科、耳鼻喉、肛肠、骨伤、皮肤、急诊等十二个临床科室;宫颈糜烂、糖尿病两个重点专科;心血管、脑血管、风湿、胃、肾病专科;内、外、妇、儿四个疗区;检验、放射线、功能检查、细菌室、病理室等五个医技科室;药剂科、制剂室、预防保健科、手术室等五个辅助科室;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总务科、财务科、医保科、院办室等七个职能科室。拥有日本产ct、彩超、韩国产多功能b超、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仪、动态血压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500毫安x光机等万元以上设备26台件;有年产3000公斤丸、散、膏、丹、汤等五个剂型120余种的蒙成药制剂室,制剂供给率100%。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中旗蒙医院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几经风雨,几经荣辱。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医院(研究所)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从建院到1987年是第一个阶段,是建设和发展较快时期;第二时期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第三时期是1995年以后到现在,医院管理、蒙医药研究、临床医疗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进入健康发展的时期。
在第一阶段,虽是建院伊始,但从无到有,逐步扩大建筑面积,增加人员,引进部分比较先进的医疗诊断设备。尤其是在蒙医蒙药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编写、翻译出版了《蒙医常用方剂选》、《蒙医乡村医生手册》、《斯日吉德米格》、《宝音扎布肝病防治》、《长寿奥秘》等医用工具书。《用蒙药实验治疗肝病》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此期间还举办了三期全旗乡村医生培训班,培训150余人次。1978年,出席全国科技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面对刚刚兴起的商品大潮,蒙医院(研究所)在新旧交替转轨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尽管如此,这期间的科研工作依然比较活跃,《哈屯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尼哈期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获兴安盟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在盟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业务论文10余篇。但是由于医院管理不善,制度不严,医疗设备落后,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始终徘徊不前。至95年,医院库存药品仅有26万元,外欠债33万元,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抓药难,打针难,看病难”现象时有发生,医院的两个效益开始出现滑坡现象。
1995年5月,中旗第一次干部制度改革试点在蒙医院(研究所)进行。从此科右中旗蒙医院(研究所)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年,旗委组织部决定在社会上公开选拔聘任院长。当时任中旗义和道卜苏木卫生院院长的白全龙在选拔、招聘过程中“过关斩将”,以年轻、业务强、会管理等诸多优势脱颖而出,白全龙组阁了新班子。新班子是一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群体。他们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在工作上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员工做到的,他们首先做到。班子领导个个是业务尖子,在业务上分兵把口,独档一面。院长白全龙(蒙医主治医师)对蒙医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还是出色的外科主刀医生,技术娴熟,深受患者欢迎。仅2000、2001年两年间上台做各种手术160余例。他的论文《蒙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他的事迹被编入人民日报出版发行出版的《时代名流·东方之子》一书中。在业务上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钻研提高,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服务。一次,有一名外地患者患急性阑尾穿孔,并发性胸膜炎,高烧不退,处于昏迷状态中,来到医院时已凌晨3点多钟。白全龙处理完一个危重患者,刚回家躺下,就有人敲门来找他。他二话没说,立即起床,骑上自行车急速赶到医院进行手术处理。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治疗,患者脱险了,家属含着眼泪,握着白院长的手激动万分:“你真是人民的好大夫”。类似的热情服务于患者,以开拓进取、不谋私利、求真务实的精神当好“班长”,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典范,赢得了群众的尊敬与信赖。人们竖起大拇指:“白院长真是好样的”。
副院长霍俊亮,副主任医师,盟政协委员,每年成功地抢救近百例急危重患者,系统治疗内科疾病300例以上,治愈好转率在90%以上。受到广大患者和家属的普遍好评。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系统掌握了内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造诣较深。他撰写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钙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与治疗》等几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其中有一篇被评为优秀论文。
副院长那顺布和,蒙医主治医师,在蒙医治疗脑血管病、肝病、妇科病方面医术精湛,在理论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发表过论文《用蒙医药治疗肝病》、《尼哈期塔拉哈治疗妇科病》、《哈屯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呼和散治疗出血热》等,其中两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篇获兴安盟科技进步二等奖。那副院长可以说是业务上过得硬的学科带头人。
副院长包长顺,蒙医主治医师,擅长蒙医治疗心血管病、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对糖尿病的并发症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根据蒙医药经典、传统理论,潜心研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用“清糟归精”原理研究出治疗糖尿病的“喜晶系列”新蒙药,经468例患者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77.9%。
副院长胡云峰,蒙医主治医师,擅长蒙医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症等,对蒙药配、炮制技术、理论等都有独到见解。
一正四副五个院长,个个都是业务骨干。他们凭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感,赢得了医护人员及广大患者的信赖。这个富有朝气的年轻领导班子构筑起一座坚固的战斗堡垒。面对鲜花和荣誉,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求索的道路何其漫长,在攀登蒙医学高峰的路途上还会遇到无数艰辛。如何带领蒙医院全体员工
民族医学的一枝奇葩
本文2005-09-07 07:19: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