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半边天(记全国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县妇保站职工XX)
健康扶贫“半边天” ——记全国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康乐县妇保站职工高立 甘肃省康乐县 马晓春 胭脂川干群脱贫攻坚,全民决胜小康。诗情画意的竹子沟、盘踞群峰的大通道、如痴如醉的胭脂湖、健康扶贫的“安乐窝”......,这一个个脱贫攻坚的手笔,这一个个小康建设的奇迹,造就了一个全新的、幸福的大美康乐。在这片沃土上,有一位被患者称为健康扶贫“半边天”的全国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她就是甘肃省康乐县妇保站女职工高立。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10年12月,当满怀信心的高立,分配踏进苏集中心卫生院卫生院的那一刻,被脏乱差面貌和接近瘫痪的现状所惊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就像一盆冷水泼在了身上,好长一段时间在迷茫失落中度过。在卫生院新任院长的带领下,作为党员的她冲锋在前,从清扫卫生到科室设置,从岗位配置到基本服务,全面打开了卫生院工作局面。卫生院喜人的变化,使她对工作充满了希望。没有医生,她就上门诊;没有护士,她就搞治疗;没有药师,她就上药房;没有计划免疫、公共卫生专干,她就下村入户,排查摸底,建档立卡。白天干工作,晚上做资料,卫生院、农户家、自己家,都是她的流动办公室,健康扶贫主阵地。“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9个多月的奋战,卫生院从全县考核倒数一跃变成了年终考核排名第一;从一年只有10个住院病人发展到年住院1800余人,年门诊病人2.2万人次;从只有一个综合科室,发展到内、外、妇、儿、中医、计划免疫等26个科室的样板卫生院。那一刻,她激动的哭了,觉得心血没有白费,付出得到回报。 牢记宗旨显本色 随着卫生院的发展,她也固定从事收费和新农合报销。她说,时常遇到特困户,拿着皱巴巴的旧钱、数着一块块的零钱交费,接过这些钱的瞬间,她心里总是沉甸甸的,痛恨病魔的无情,同情贫困的乡亲。记得2016年的秋天,古洞沟村73岁的回族老奶奶马素夫也拄着双拐来到卫生院,拿出一张皱巴巴的20元钱硬往她手里塞,边擦眼泪边说:“高大夫这是我还你的钱,上次我住院钱不够,是你给我垫付了20元”!听完老奶奶的诉说,她既高兴,又感动,把钱又塞给了老奶奶。像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她为特困户累积垫付医药费近1200元。与此同时,她还从事应急救护培训等红十字志愿者工作,到学校、农村、单位累计培训6477人,占到全县总人口的2.27%。2016年12月24日,由她培训指导的五户乡丁滩村5名村民,作为唯一参赛的农民代表队参加“健康甘肃2016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援大赛”,获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她也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志愿者”“甘肃省最美志愿者”“康乐县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先锋引领做表率 2018年初,她与院长调到与初到卫生院一样门庭冷落、有名无实、业务瘫痪的县妇幼保健站。一切从头做起,加班加点,苦干实干。经过大家一个多月的努力,妇幼保健站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网络通了,24各科室组建起来了,人员按特长和需要岗位调整了,规章制度完善了,设施设备安装购置启用了,服务环境美化亮化了,各项业务开展起来了。她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后面的任务还很艰巨。我她白天干工作、晚上写资料,经过大家10个月的努力,收治门诊病人1万多人次,住院病人300多人次,两癌筛查7400人次......。在下村“两癌”筛查中,高立发现一例名叫潘云芳的乳腺癌患者,丈夫双目失明,儿子患白血病等待骨髓移植,用每月帮厨的1500元工资勉强维持家庭。于是,她号召全站职工捐款捐物,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不要押金,一站式报销全结算,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全兜底。出院时,潘云芳激动的哭了,不住地对我说:“党的政策好,我们这些困难人没掏钱都能看病住院”。高立做义诊、搞卫生,与老年人聊天,和留守儿童游戏,给贫困户送暖,帮他们脱贫致富。每到节假日,总会收到村干部、留守儿童、老年人、贫困户的电话或微信祝福信息。她说,“不是她带给了人们幸福,我她只是把党和政府关怀传递大家!也不是我她感动了大家,而是健康扶贫政策本身感动了我她!我她只是努力的将卫生健康展示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先锋引领显本色,健康扶贫“半边天”。她在农村的天地里大显身手,在健康扶贫的舞台上鞠躬尽瘁,尽显党员本色,勇做帮扶表率,为脱贫攻坚、决胜小康尽了一份力,为建设幸福康乐、健康康乐献了一份爱。
健康扶贫半边天(记全国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县妇保站职工XX)
点击下载
上一篇:XX乡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亮点材料下一篇:全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本文2018-12-01 21:49:48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1108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