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殡葬改革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乎盛衰。推行殡葬改革是革除传统陋习、建设现代文明的思想革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共服务工程。刚才,各乡镇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xx同志对全县殡葬改革工作作了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大家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如何加快推进xx殡葬改革步伐,我再谈六点意见。
难道心甘情愿在落后中服输吗?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中央就提出,婚嫁丧葬中的陋习要改革,封建迷信要破除。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把殡葬改革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于1992年颁发了《殡葬管理条例(草案)》,1997年正式颁发了《殡葬管理条例》,把殡葬管理和殡葬改革纳入了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层面。2002年,我省出台《xx省实施〈殡葬管理条例〉办法》,2014年12月,印发了《xx省2015-2020年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在县以上的城区实行集中治丧,消除临街治丧现象,引导群众文明治丧、低碳祭扫。2011年,我市出台了《xx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迈出了xx殡葬管理改革实质性步伐。
周边县市,xx县早在2009年就实施了殡葬改革,县城所有丧事活动统一到县殡仪馆开展;xx县于2015年实施殡葬改革,规范管理了县城治丧活动;xx县于2005年实行集中治丧;xx县于2008年实行集中治丧;xx县于2009年实行集中治丧,目前已将集中治丧范围扩大至环城路内,达30万余人。这些县殡葬改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xx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xx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xx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回过头来看xx,2007年我们就建成了县殡仪馆,但至今殡葬改革迟迟未动,影响了县城的发展,损害了xx形象。目前的丧葬习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符,与越来越来漂亮的县城极不匹配。
艰难时刻壮豪情,改革关头勇者胜。xx是xx的人口大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勇于进取、不懈奋斗,是我们xx人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精神脊梁,有智慧、讲感情、肯吃苦、敢担当、守信义、重体面,是我们xx人的为人特质。大县要有大作为、大县要有大担当,大县更要有大形象。落后不是我们xx人的标签。不服输是我们xx人的志气。难道我们就心甘情愿在文明创建中落后?难道我们就心甘情愿在落后中服输?别人能做好的事,我们不仅能够做好,而且能够做得更好,这才是我们xx人的风范。因此,我们必须狠下决心,奋起直追,加快推进殡葬改革步伐,在改革的大浪大潮中提速前行,不掉队、不落伍。
厚养薄葬才是真正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逝者为大,“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理所当然。但“人死如灯灭,好似汤沷雪,人去瓦上霜,日出见天光。”如果“在生不孝,死了变牛叫”,那花再多的钱,搞再大排场,办再红火的丧事,都改变不了世人鄙视的眼光和评价,都无法慰藉心中的永远伤痛和遗憾。古人“二十四孝”,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卖身葬父、卧冰求鲤……从来不以丧葬为“孝”的核心,真正的“孝”道一定体现在父母祖辈健在时,子孙极尽侍奉、呵护、顺从之能事,而不在于死后给其享受什么样的“礼遇”。然而,现在我们有些人,身为人父、身为人子,父母祖辈健在时,精神上漠不关心,生活上敷衍了事,礼节上不尽人情,甚至有些不孝子孙还想方设法榨取父母长辈最后的心血,达不到自己目的,就虐待老人!到了父母长辈过世后,却丧事大操大办,扮足了孝子贤孙的模样。“活着不给一碗饭,死了宴席摆一院;活着不给一尺布,死了寿材砖箍墓;活着不给穿和戴,死了绸缎身上盖。”借丧葬之事斗富讲排场,借丧葬之事作秀撑面子,搞伪善。这难道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这样做难道我们的长辈在九泉之下又能安息?这
在全县殡葬改革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本文2018-05-30 10:50:14发表“动员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0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