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为民履职责
扎实为民履职责
——记县人大代表、丰乐镇鼠场村党支部书记韦 仪
多年来,韦仪带领村民克服千难万阻,绿化荒山,山变绿了;建自来水,水畅通了;建设校园,校园靓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种植等项目,群众富了。如今的鼠场村正在大步的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他连续3届被选为县人大代表,连续6届被选为镇人大代表,获得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支书等众多殊荣。他当了3年村副主任,当了10年村支书,被村民称为“放心”好干部。
他就是丰乐镇鼠场村党支部书记韦仪。
从前的鼠场村是贫穷的,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鼠场村在过去曾是一个“三不通”和“三靠村”,即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回销。荒坡石山沉睡千百年而未被开发利用,祖祖辈辈梦想富裕,却找不到一座通往现实的桥梁。直到1978年村民人均吃粮仅1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0%以上。村民主要以种田为生,一年收的粮食只够吃半年,还有的户只够吃三四个月。
1978年11月,18岁的韦仪带着梦想参了军,在部队中,他养成了一种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服输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在当村支书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让他勇往直前,直到成功。
1982年11月,韦仪退伍回到村中的他仍积极要求上进,1985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的想象中,村里应该有所变化,可是呈现给他的却是山河依旧,唯一改变的是,三都经丰乐至都匀的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了一些。一次,他正在家中吃饭,听到外面有人号啕大哭,跑出去一看,原来是村里的一位农户家中死了一头小猪,而这头小猪就是这位农户的全部希望。还有一次,他见到村民死了一只母鸡,大哭不止,因为全家都指望着这只母鸡下蛋换个油盐酱醋什么的。这两件事对他震动很大,在他心中也产生了这样一个愿望:带领村民走出贫穷,过好日子。
1992年,在村委换届时候,韦仪被推选为村委副主任候选人,听说丈夫要当村干部,妻子有些不愿意,劝他说:“村里那么穷,你怎么干呀,咱们一不缺吃,二不愁穿,你惹那麻烦干啥?”韦仪却说:“咱们虽然不缺吃、不愁穿,可村里大多数还缺吃少穿,正因为村里穷,我这个受党教育多年的人才要站出来啊。”见丈夫如此坚决,通情达理的妻子也没再说什么。就这样,韦仪被选为村委副主任。这一年,他32岁。
在当村副主任期间,他积极协助村支书和村主任分析全村贫穷的原因,探索村级经济发展路子,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谋发展。与村两委干部召集村班子和党员开会,商讨今后村里致富的出路,会开了一次又一次,出路想了一个又一个,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先从绿化荒山开始。可真要造林了,不少村民都不同意。有人说:“以前栽了多少回树,都要栽到锅台后了,可年年不见活,你让我们栽,你能保证都活吗?”有人直接说:“我就是不栽,看能把我怎么样?”
一心想带领村民致富的韦仪遭遇当头一棒,可在部队锻炼出来的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告诉他不能退步,于是他和村领导又召开村干部会、党员会、组长会、村民大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植树的好处,讲造林的优点,最后村民终于同意上山。那年春天,他带领村民在巴艾一、二组大干近一个月,大大小小的会开30多个。上到70多岁的老人,下到10多岁的孩子,都参加了植树。坑挖了,树栽了,可还有人跟他叫号,有的人故意把牲畜赶到刚栽好树的山上,还放出话:“你栽树,我就祸害树。”为了保证树的成活率,他就建议村里建立护林小组进行维护,而且规定:凡是破坏树的人重罚。
鼠场村的荒山绿了,真的绿了
扎实为民履职责
本文2005-03-29 16:33:00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