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大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要求,对全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再部署,动员各级各部门单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责任落实,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务实的作风、最严厉的措施,持续整治生态环保问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会,区长还要提几点要求,请大家认真贯彻。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这几年的工作成效
一是提高了思想认识。自2014年起,我们主动揭短亮丑,不回避、不掩饰问题,组织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全区及周边污染源、****水源涵养林等地进行督查调研,观看反映我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视专题片,连续两次召开全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及时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深入学习,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资源型城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加强了污染治理。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举全区之力加大治污力度,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治脏、治乱、治差、治污、治堵“五治”专项行动,认真整改环保部**督查中心反馈问题和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区的信访投诉问题,大力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低碳试点城区建设,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和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行动,**区双湾镇、**县**堡镇***村入选国家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模式”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典型案例,近三年区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左右(2014年271天,2015年301天,2016年304天),位居全省前列。三是优化了生态环境。按照“*******”的生态建设思路,持续推进**水源涵养林保护、***河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在区区外围建成绵延数十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加快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一批生态园林景观相继建成,国防工业基地蓄洪生态治理工程、沙枣胡杨观赏林、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建成全省唯一的以***文化传播展示为主题的**文化博览馆,**苑、**古城、**湖评定为4a级景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卫生城区、国家园林城区,“紫金花城•浪漫**”成为城区新名片。针对**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我们组织在*的全国及省人大代表多次呼吁加强保护区生态环境,区上领导多次赴京向全国人大及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部委汇报相关情况,主动与青海方面沟通协调,得到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通过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对保护区范围内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清理规范,林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水源涵养功能逐年增强。四是推广了绿色理念。积极倡导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引导干部群众开展树木认养、节水护绿、易货空间、绿色出行等活动,号召区民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做起,养成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少开车多步行的习惯,机关单位开会自带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餐厅推行“光盘行动”,使用分餐夹,绿色低碳生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秉持“先进、长远、超前、实用、留白”的城区规划建设理念,邀请知名专家进行顶层设计,把低碳城区、海绵城区、智慧城区的建设理念和区民享、游客赏、慢生活、细阅读的文化元素,渗透到城区发展决策、建设、管理的各个层面,努力探索“景中城”“城中景”“景城一体”“天蓝、地绿、水净、花香”的城区绿色发展之路。
存在的问题:1、各级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到位。广大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仍然不够,工作部署存在降低标准、放松要求现象,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行。2、粗放增长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重化工产业仍占很大比重,对资源的依赖度强,产业链条短,环境承载面临巨大压力,环境污染“老账未还、新账又欠”的问题依然存在。3、监管缺位、执法不到位。部分监管单位、执法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特别是今年1月16日,央视报道了**县**沟煤矿下泉沟矿区扩建生活设施问题,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4、一些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不落实。在中央和省、区三令五申强调严守生态红线的形势下,在我们持续狠抓环境整治的情况下,仍然还有企业心存侥幸、不肯放弃破坏环境的生产模式,与监管部门躲猫猫、捉迷藏、打游击。以上问题,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还没有形成强大震慑,我们整治污染的决心和信号还没能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效果不打折扣地层层传导下去。希望每位同志都能认真想一想,这些问题我们开了多少次会、强调了多少遍,可为什么还长期存在、长期得不到解决。我们究竟要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城区,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举措来抓好今后的生态环保工作。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这已经成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分。在**召开的省区县乡四级干部座谈会上,省委王书记也讲到: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仅仅作为一般的生态、经济问题来对待,这项工作跟“四个意识”直接相关、密切相关,生态环境出问题,就出在“四个意识”的站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对我们这样一个工业城区来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讲政治的需要,是看齐意识强不强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央、省委加强生态问责,高悬在我们头上的利剑,是绕不过的坎,是必须挑起的担子、必须面对的挑战;更是47万民众对区委、区政府的殷切期盼。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2年11月16日,习总书记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中首次提出,要深刻理解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3年4月8日,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再次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2013年9月7日,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2013年4月25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
在全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本文2017-04-21 09:31:57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9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