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柞水县精准扶贫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柞水县精准扶贫的调查与思考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实现2018年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探索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止2015年底,全县共累计实现2.52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38 %下降到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00元,较2010年增加4903元。但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领导干部对贫困群众全面脱贫和贫困县摘帽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认识不到位,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有的镇村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是工作队的事情,协调配合不默契;有的包扶部门和工作队则认为包扶到户很难出“成绩”,到底扶持谁、怎么扶至今尚未完全搞明白;有的村组干部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在入户调查时,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怎么脱贫时,则不假思索地说:“我们现在是无钱、无劳、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扶贫工作普遍存在上紧下松、上热下凉的情况,工作进展不够平衡。
二是产业扶贫推进缓慢,产业支撑不够有力。产业水平低、规模小、效益差,品牌不响亮,发展相对滞后,支撑作用不明显。一些项目资金直接扶持贫困农户,贫困群众因自我发展能力弱,难以应对市场、自然、技术三重风险,致使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效果不够理想;产业扶贫项目在实施中,缺乏规范有效的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的机制,没有充分发挥扶贫政策优势和扶贫工作效益;现行的扶贫政策措施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化扶贫的要求。此外,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以销定产”和“订单生产”思路实施,盲目引导,存在产业雷同单一,极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的“产能过剩”现象。
三是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够,驻村帮扶责任仍需强化。镇(办)村
关于柞水县精准扶贫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2016-11-17 15:13:3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9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