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镇民政干部队伍现状的发展要求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6-10-28浏览:2863下载250次收藏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昭示了民政服务社会,扶贫济困的本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前题下,欠发达地区的民政工作有自己的特色,但更多的是施助能力弱的困惑,越贴进基层,这种困惑越是浓烈。加强乡镇基层民政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一、近几年基层民政工作的变化   

  全国第十一次民政工作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地的民政工作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湖南西部的山区县市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显成效。城市低保水平不断提高,运作规范有序,在动态管理前提下实现了应保尽保,缓解了企业改制和破产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救灾救济有序开展,受灾群众和特困户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大病医疗救肋全面启动,对缓解重病群众的经济压力产生积极作用。农村特困户救助稳步推进,为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救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正常开展,外地落难人员得到有效救助。慈善事业逐步发展,社会化捐助经常开展,“爱心超市”有序运转。教育、就业、司法、住房等专项救助工作不断加强。二是民政工作重心逐步向基层社会管理外延。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着重点在于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略,着重点在于加快农村发展速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把“维护民生”放在首位,着重突出了农村和城市基层组织在创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民政担负着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提出后,这一功能日显重要。此外,优抚安置、地名区划、民间组织、老龄、殡葬、婚姻登记等社会事务性工作,在民政整体工作中的份量也越来越重。三是民政工作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直接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群众,通过近几年的服务体系建设,民政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同时,民政积极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成绩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   

  二、基层民政工作反映出的几个问题   

  民政工作的变化,展示了民政工作积极进取的一面,但在基层具体的民政工作中,也呈现出了不少的问题:   

  一是乡镇民政工作事多人少,上面千根线,下头一针穿。   

  当前乡镇民政办普遍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在编制管理上虽为民政助理员,但实际上很多民政员还肩负了驻村、武装、办公室、计生等工作,综合估计,民政员只有60%的精力能放到民政工作上来,所以,严格来说,各乡镇民政员都是兼职的。乡镇民政员的人事和待遇都由乡镇负责,当上级部署的业务工作与当地中心工作在时间上有冲突时,他们无疑会先完成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也因为这个原因,在财政较差的乡镇,民政资金容易被滞留和挪用。近几年民政工作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救灾救济、优抚、低保、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等工作,直接深入群众,需要大量精力同群众接触和交流,但在实际操作中,以民政员个人的精力根本无法深入群众,所以对群众真实困难的了解浮于表面,一些调查走访流于形式,各项民政政策难以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二是基层民政基础设施简陋,不适应现代民政要求。不深入乡镇,难以了解基层民政办公设施现状。在很多地方,民政办都是一房一桌一椅一柜子,不但设施简陋,而且非常陈旧,在这样的办公环境下,上级一浪高过一浪的打造“数字民政、现代民政”的呼声,都会“牛入泥海”。虽没有一样入时的办公设施,但民政办的工作责任不轻,工作要求不低,所以乡镇民政员会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受通讯条件的限制,为了报一份简单的报表或材料,部分民政员需要往返上百公里,有些甚至第二天才能返回。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对民政员“素质不高”或“工作效率不高”的指责是不切实际的。   

  三、对今后民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主张推行条条直管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民政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民政工作担负的职能和乡镇民政的地位极不相称,推行条条直管势在必行。一是推行条条直管具有现实基础。当前乡镇大部分站所都由县级部门垂直管理,其人、财、物都不归乡镇节制,如国土、林业、公安、计生、财政、房管等等,从加强民政工作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而且有必要争取条条直管,乡镇民政员也都由县局直管的要求。二是推行条条直管可以杜绝民政资金被滞留和挪用,从而提高民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民政资金在乡镇被滞留和挪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主要是因为乡镇财政紧张,民政办缺乏独立性,在明知资金被挪用的情况下,无法坚持自己的立场,推行条条直管,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三是推行条条直管有利于激发乡镇民政员的工作积极性。推行条条直管,民政员可以从繁杂的乡镇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在本职工作上,形成干一行专一行的模式。从乡镇民政工作量来看,以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把工作搞好,特别是实施农村低保以后,乡镇民政工作量剧增,现行机构远远不适应民政事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推行条条直管的基础上,乡镇民政办必须增加力量,可以按每万人二名工作人员进行配置。   

  2、加大基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夯实现代民政基础   

民政办是民政服务群众的触角,打造现代民政,要有灵敏的触角来感知群众的冷暖。但在乡镇民政办的建设问题上,各级民政部门都忽视了这个问题。而事实上,乡镇司法、文化、财政、公安、安监等站所,上级业务部门都有专项投入。当前部分乡镇的民政办面积狭小、破旧不堪,而有些乡镇则没有专门的办公室,这与民政事业的发展是极不相称的。民政办应该具有办公室、接待室、保管室等基本场所,从快速反应的角度来看,必须具有电脑、电话、传真、相机等基本的设备。没有乡镇民政办的联动,

构建现代民政是没有微观基础的。

乡镇民政干部队伍现状的发展要求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