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县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专题研讨会议上交流发言材料

栏目:发言稿发布:2016-08-11浏览:2735下载238次收藏

在全县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专题研讨  

会议上交流发言材料  

   

   

根据会议要求,下面我就农业领域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行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发展历程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以来,ppp模式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筹备探索阶段,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主要是财政部和发改委各自为战,各自进行一些基础定义、研究和准备工作,示范项目以存量项目包装为主。第二阶段是突破推广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这是ppp最关键的一个突破阶段。ppp的政策首次从部委层面升级到中央层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更重要的是发改委组织地方上报了第一批ppp项目库,并进行大规模推介,地方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了,很多项目开始包装成ppp。第三阶段是加速签约的蜜月阶段。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央的顶层设计明确之后,地方掀起了一阵ppp热潮,几个代表性的省市先后召开ppp签约大会进行集中推介、招标和签约,签约规模急剧攀升;签约的好项目越来越多,一些经典项目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形成良性循环,加快了签约速度;一些地方开始成立地方性的ppp引导基金,真金白银的刺激了ppp发展。总体来看,由于政策陆续突破,前期积累的好项目多,而且问题还未充分暴露,ppp各方还处于蜜月期,所以ppp经历了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第四阶段是问题暴露之后的攻坚落地阶段。经过前期ppp模式的快速发展,ppp在落地过程中一些现实问题也逐步显现。一是财政部和发改委之间的机构冲突;二是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冲突,目前没有上位法的情况下,无法裁决;三是地方政府信用缺失,把乱七八糟的项目都包装成ppp,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不高;四是ppp项目质量不高,重融资而轻运营,大部分是走老路。随着这些问题的凸显,中央和地方在这个阶段都开始陆续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来克服ppp落地的瓶颈,提高ppp的项目质量。这段时间ppp签约的速度慢下来了,但逐步开始有一些项目开工建设,落地生根。  

二、农业领域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政策支持  

2014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指出在生态建设、农田水利、水土保持设施和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领域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建设运营;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指出ppp模式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水利、生态保护等项目均可推行ppp模式。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发改农经〔2015〕488号),指出除法律、法规、规章特殊规定的情形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一律向社会资本开放;9月,农业部印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指出探索新型融资模式,鼓励利用pp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模式、发行私募债券等方式,加大对休闲农业的金融支持。同年,甘肃省政府和省直部门相继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指出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在引调水工程、水资源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全县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专题研讨会议上交流发言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