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边疆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李振兴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州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努力把红河建设成为全省‘一个中心、五个示范’”。元阳作为少数民族人口多、贫困人口多的多民族杂居县,如何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县,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元阳是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7种民族组成的多民族杂居县,由于历史上统治阶级长期推行民族歧视政策,造成各兄弟民族之间互相仇视,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建县6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县各级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关系不断融洽,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关系。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我县的一些地区和村寨,民族关系还不是十分和谐,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仍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因素。经济是一个民族整体发展状况、水平的主要标志。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和协调程度。一方面是贫困问题。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区位劣势,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民族地区主要还是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缺乏规模和科技含量,再加上弱质产业,农民增收难度大。另一方面是纠纷问题。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主体民族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在民族交往中,因经济问题引发纠纷矛盾就愈多,成为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二是政治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政治、法律法规等上层建筑,还没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及时跟进,造成在政治上行动的掣肘,不利于处理好民族关系。一方面是民族结构不合理。边疆少数民族干部尚未达到干部总量与总人口的比例相一致的要求,少数民族干部配备比例偏低,一些重要职能部门甚至没有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另一方面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再加上几年来教育资源整合、集中办学等因素影响,适龄儿童辍学率较高,九年义务教育实施难度加大。三是民俗因素。民俗是影响民族间交往方式、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民族意识、风俗习惯及民族
边疆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本文2016-05-24 16:50:20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8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