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调研报告
根据xx市政协统一安排,3月中旬,xx市政协办公室、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xx的带领下,对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召开了由发改委、统计局、农委、财政局、人社局、经信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并深入有关乡镇、社区和村组,详细了解去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富民、惠民放在工作的中心位置,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群众。加强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和扩大就业;增加公共支出,采取多种形式安排特困户人员就业。努力维护职工利益,建立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会救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根据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xx市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约为18468元(该数据为省调查队采用桐城市参照的县级可支配收入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769元。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水平均有较大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呈全面增长态势。
工资性收入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增加,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为城乡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提高。2013年,我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013元,较上年增长10.1%。
经营性收入呈大幅增长趋势。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扶持二、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特色农业起步良好。粮食价格小幅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跌加上植树造林力度加大,使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
转移性收入拉动效应明显。城乡居民低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的提高,以及城乡养老保险、五保供养、退耕还林、生资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促进了转移性收入的较快增加。2013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长186元,增幅达43.4%。
财产性收入成为增收新渠道。城乡居民积累的财富不断增加,理财手段日益多样化,加之房租上涨,特别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日趋活跃,土地征占用补偿水平提高,带动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幅提高。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原因
注重创业就业惠民,使之成为富民增收的主渠道。坚持把推动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前提,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不断拓展富民增收的渠道和途径。一是提高全民创业水平,一方面致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积极倡导高校毕业生、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外来人员等各类有创业能力的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形成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另一方面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创造性地用活用好政策,促进项目、场地、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服务等各种创业要素的有效聚集和对接,使创业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各显其能,激发全民创业的无限活力。二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对于立志创业者,定期邀请事业有成的创业先行者和各行各业专家提供指导咨询,帮助“门外汉”进入创业门槛,帮助已经创业的成就大业;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帮助城乡居民提高创业就业能力,注重在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四个培训”上下功夫,同步提升培训质量和就业水平,打造一批有技能、专业化的实用型人才。三是引导劳动力就地转化。注重在当地企业转化,制定并落实鼓励新增劳动力就地就业、外出劳动力返乡就业的政策,优化本地劳动力资源配置,落实订单招工、订单培养、订单服务“三订”举措,满足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注重在“家门口”转化,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定制、来件装配和农副产品加工“家庭+工厂”式的“三来一加”项目,让农民特别是农村大龄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注重发展乡镇经济,为富民增收拓展空间。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
政协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调研报告
本文2016-04-07 14:31:0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8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