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市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自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按照xx市委“四个六”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迅速行动,围绕全市814户贫困户、2808人贫困人口年底整体脱贫的目标,扎实安排部署,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强化配套措施,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大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做法与成效
(一)围绕一个目标,增强“造血”功能。围绕2015年底全市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目标,按照“一乡一特色、一乡一风情、一村一产业”的发展思路,围绕特色林果、优质瓜菜、设施养殖、劳务输转等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精准制定扶贫措施,指导农户调优产业结构,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实现“户均增加一亩高效田、户均输转一个劳动力、户均增养十只羊”的“1110”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实高效田2388亩,贫困户户均2.93亩。积极组织贫困户开展科技培训226场次,调引基础母羊2100只,修建养殖圈舍33户,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发展养殖的积极性。组织有条件的农户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并通过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获得收入。组织开展“xx市2015年精准扶贫劳务输转暨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广场招聘会”等劳务培训输转活动,积极为贫困户搭建就业平台,已完成贫困人口劳务输转647人。
(二)围绕两个支撑,精准发力助发展。一是政策支撑。根据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和扶贫政策措施,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xx市“2+18”精准扶贫扶持政策,共涉及补助资金1100万元。截至目前,已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22万元,对432户有专项贷款需求的贫困户正在进一步摸底核实并按程序申报审核。市财政已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贫困户社员入股金额给予1:1配套补助。为每个村确定1名农技特派员,常年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畜牧养殖等问题。落实住房改造50户,已开工16户。对814户贫困家庭中目前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按照定人定向、精准到人的原则,严格落实“3+11”教育惠民政策(3项普惠政策、11项资助政策)。从2015年起,全市贫困人口新农合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预计每年减轻就医负担约20万元。从2016年起,全市贫困人口普通住院起付线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30%,每年减轻就医负担约10万元。二是资金支撑。在制定出台各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我市筹措500万元设立精准扶贫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部分高效节水面积改造、养殖圈舍修建、调引基础母羊等富民工程。同时,各联村单位共为联系村帮扶资金180余万元。
(三)围绕三个体系,夯实基础再提速。一是围绕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按照《xx市深化双联行动推进精准扶贫实施意见》和《xx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单位每年至少为联系村帮办实事3件,引进并实施项目1个。各帮联单位积极发挥职能和资源优势,通过项目引进、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等途径,积极推进帮联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滴灌16576亩、管灌12050亩、衬砌渠道53.67公里,硬化村组道路38公里,修建文化活动场所2144平方米,新植农田防护林77.5公里、绿色通道33公里,解决了一批基础建设瓶颈问题。二是围绕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方位争取项目、多渠道提供帮扶,有效提升基层公共保障能力。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补助321人次12.84万元;落实普通高中春季助学金、中职学校春季减免学费、贫困家庭学生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共计12.8万元;计划落实xx市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177人次31.9万元,确保每一位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完成了8个乡镇卫生院的改造提升,建立了2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8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并且将农村低保一类补助水平提升到275元/人,二类补助水平提升到234元/人,有效提高了农村卫生救助保障水平。将符合新农合报销要求的贫困户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进一步减轻了贫困户就医负担。三是围绕督查考核体系。按照“每月督查、季度通报、半年评比、年终考核”的要求,把平时督查与集中督查、专项督查与行业督查、日常检查与随机抽查贯穿于精准扶贫全过程,市上专门成立2个精准扶贫工作督查组,制定下发了督查办法,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督查内容,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制定深化双联精准扶贫考核办法和帮扶干部考勤办法,将脱贫任务作为科学发展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赋分权重,量化考核评价,及时运用考核结果。
(四)围绕“四化”方式,创新举措促脱贫。一是围绕产业联动,推进融合化扶贫。按照“为文而农、为游而农、为城而农”的“三为”农业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沿路、靠景、接城的区位优势,深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把村庄原生态、田园景观、山水资源、历史遗存等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成促进农民增收的资产和资本,建成了“龙勒村历史文化旅游型、月牙泉村生态旅游型”等一批特色村、精品村,建设4条农家乐、农家客栈主题街区,新建农家园28家,在建农家客栈32家,新增休闲观光采摘园27家。加强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农户参与旅游接待、餐饮服务、工艺品和土特产品销售等活动,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120余人。二是围绕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扶贫。按照“果进棉退、扩大养殖、调优品质”的思路,大力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形成以特色林果、设施瓜菜、种草养畜为主的多元化农业产业结构。今年以来,全市新植特色林果面积2.84万亩,种植瓜菜9.6万亩,落实日光温室1102亩,落实塑料大棚2781亩,新增肉羊饲养量8.6万只,其中贫困户发展高效田2388亩,户均2.93亩,发展养羊1万多只。三是围绕凝聚帮扶合力,推进社会化扶贫。一方面,整合规范驻村帮扶工作力量,从市级各帮联单位选派优秀科级干部,整合双联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176人组成的45个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已进驻各村开展帮扶工作60天以上;市级领导带领相关部门深入乡镇、村组调研60余次,争取对接项目76个,解决发展难题121件;帮联单位已为联系村帮办实事90件,帮联干部已为贫困户帮办实事800多件;帮联干部走访困难群众7次以上,化解矛盾纠纷110起;帮扶单位共落实帮扶资金180万元,有力推动了村组优势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开展一对一、手拉手精准帮扶;调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推动爱心捐赠、结对帮扶、扶贫志愿者行动、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深入开展;引导73家企业达成扶贫意向,54名贫困户学生获得资助。四是围绕创新举措求突破,推进特色化扶贫。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产业协会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和规范化建设,引导贫困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和农业设施、机械等优先作价入股,参与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今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11万亩,落实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0家,建立高标准农民合作社16个。加快电子商务发展,重点打造以“xx智慧旅游公司”为主的旅游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和以“xx市龙德盛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主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组织开展精准扶贫电子商务培训班、精准扶贫青年在行动等电子商务专题培训,进一步激发了农村青年网络创业的激情,提升了他们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技能,为农村青年致富增收开辟了新渠道。今年已完成电子商务培训600余人次,其中精准扶贫电商扶贫培训300人次。
二、问题及建议
(一)观念滞后是顽疾,要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能不能完成年底全面脱贫的目标任务,实质上根子还是在对精准扶贫的认识够不够。从筛选出的贫困人口的情况来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大,这些农户由于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经济不能适应,消极等待思想严重,导致扶贫政策难以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俗话也常说,人穷最怕志短,扶贫必先扶志。要进一步引导农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瞄准了贫困农户切实需求,为贫困农户脱贫攒足了底气、找到了方法,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
市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本文2016-03-22 10:09:3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8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