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建设美丽乡村
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关于我县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2015年4月,县委、县政府从建设美丽正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市关于“古城新姿、现代庄园、乡村风情、城市品位”的要求,经过半年多来的合力攻坚,令出行随,倾力推进,快速打开了工作局面,明显改善了我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促进了兴业富民,示范展示了建设成果,呈现一片氛围浓、举措实、进展快的良好局面。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量大、投入大、难度大,虽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强资金整合、调动民资参与等方式,初步建立了多元化投入机制,但建设资金仍然不足,凸显了我县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今年44个省级重点村均处于我县西部和北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绝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等费用主要靠各类财政补贴,村级自身没有造血功能。另外一些村虽然正在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但目前规模种植、养殖数量小,标准化低,对农民收入增长支撑作用不明显。
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广大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近期县政协就“如何培育壮大美丽乡村村级集体经济”开展了专题调研,现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当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从总体来看,状况不容乐观,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集体经济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差异性较大。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存在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临近县城、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征地较多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偏远、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缺乏的村发展则比较滞后,“空壳村”问题也较为严重,区域差异十分显著。
二是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较少,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村集体收入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过低,大部分村收入的主要来源都是靠上级财政补助,缺乏自身造血功能,仅能维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除财政补助外,少数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甚至是主要依靠提取征用土地补偿金或向在域企业索取费用等方式。大多数有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村,也不直接参加项目经营或举办经济实体,主要是通过出租、发包集体土地、资产等来收取少量租金,资源依赖的多、市场开拓的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较为简单、落后。
三是集体经济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化程度低。从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占绝大部分,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很小,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没有形成一条龙,大部分只有农产品的初级生产阶段;有的虽然也成立了合作社,但没有规范化运作,没有形成集约化经营,村集体也没有参与其中,更谈不上受益。
四是传统集体经济逐渐萎缩,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迅猛。从趋势来看,传统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集体经济,由于管理模式上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面临萎缩或者消亡,但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势头较好、规模逐步壮大,成为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中一抹靓丽的风景。
二、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局面,既有自然、区位等原因,也有后天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既有发展动力不足的内因,又有外部客观环境的制约。归纳来说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物质条件薄弱是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许多村受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交通等条件的限制,集体资产积累比较少,造血功能枯竭,发展后劲不足。很多地方由于缺乏对发展集体经济的远见,在第二轮土地承包过程中大都将集体土地(包括荒地、荒林等)分完殆尽,没能预留集体经济发展的必要资源,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我县新民居开发项目,均未达到对土地整理的目的,再次丧失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机遇。
2、资产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行政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债务。由于历史原因,有的村债务还在逐渐累加,
关于我县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本文2015-12-20 09:23:10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8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