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村官工作总结
***年**月,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怀着服务基层的热情参加了大学生选调村官招聘考试,很荣幸成为一名选调村官。由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到****,新的工作、新的环境,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考验。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思考了许多,可以说也学到了很多,成熟了很多。现就个人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充分把握好自己的思想才能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工作以来我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积极实践服务农村,扎根基层。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关注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文件精神,并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二、工作情况
自工作以来,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我积极协助村两委,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书记、主任安排的任务及各项应急工作,积极配合村两委日常工作。先后协助和参与了***村部资料收集和整理、农家书屋建设、计划生育活动、村卫生所项目建设、****等工作。
二是积极走访村民,积极主动与村民交流、沟通,收集信息,尽快了解村里情况,熟悉村里环境,努力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三是搞好村的学习动员和各阶段文件精神传达工作。深入宣传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市、区各项惠民政策。
四是做好村级管理基础工作。及时做好各类会议筹备、检查来访的接待工作、资料整理等日常管理工作,发挥专长做好远程教育、计算机维护等工作,辅助村干部使用和学习计算机、接收远程教育。
五是协助村两委做好抗旱工作。协助村两委打深水井,积极促进水井尽快投入使用,解决了抗旱和各项工程的建设用水。
三、学习方面
勤于学习,增长才干,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在学校学到一些文化知识,但是到农村工作岗位后,学校的知识还需与实践结合,必须对自己准确定位,快速转型才能适应农村工作,而要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一是向书本学习:学习政治理论、法律、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多方面的农业科技知识。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没放松过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为了搞好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我学习了许多农村相关的工作知识,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二是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刚参加工作,很多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领导、同事、群众学习,主动向他们请教。三是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农村工作实绩赢得组织的信任,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四、生活方面
在生活中我始终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每一天,挑战每一天。我在自理好自己的生活的同时,还学着去关心别人,照顾身边的每一个人。集体就像一尊小型万花筒,会有性格各异的人与自己朝夕相处,而我学着做一个纽带,学着包容、谦让与忍耐。在我看来,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关心别人是我最高兴去做的事情,关心别人带给大家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五、个人心得体会
经过两年的工作我体会到,只有坚持勤于行动和思考,不断地摸索干好工作的道路,不断地总结工作得失,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工作者。
首先,眼睛勤快,事情要看到。对于日常问题的处理,除了村主任的“开班授课”外,更多的需要自己用心观察。如:对于村中经常出现的私搭乱建问题,如何对村民进行劝阻,引用什么样的政策来说明其行为是不合法的。“事情看到”还要求我们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方针,规定条例要熟悉,这使得我们在向村民解释有关问题是做到有规可依,有法可循,体现了工作的权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嘴要勤快,事情要问到。农村不同于城市社区,“全村是一家人”是其典型特点。这使得我们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要多问村主任,多问村委会其他工作人员相关情况,避免因为过于简单的工作作风而造成问题难以解决。再次,手要勤快,事情要干到。“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是行不通的,农村是最基层的组织,基层干部所作的也是最具体、最细致的工作。多做事,多帮忙,是打开工作局面的唯一钥匙。无论是协助村委调节村民矛盾,处理村务,还是协助村主任编写资料,整理档案,甚至于打扫卫生等,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漂亮的完成。只有把工作做细致,干漂亮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大学生的素质。
今后我还需要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加深对农村政策的理解和运用,利用自己的各方面积极因素为老百姓谋实事,时刻告诫自己要始终把工作摆在首位,把谋划农村发展,引导百姓致富做为头等大事。我想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只要心中信仰是坚定的、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同时在村委和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选调村官工作总结
本文2015-11-14 20:38:25发表“个人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84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