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中心组三严三实严以用权专题党课讲稿
市委学习中心组“三严三实”(严以用权)
专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按照党中央部署,从今年4月底开始,在全国县处级以上干部、领导班子当中进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前段,市委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5月底,市委常委会组成人员都带头讲了专题党课;6月上旬,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均以讲党课形式进行动员部署。6月底,市委常委会围绕“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主题进行了第一次集中学习研讨;8月底,又围绕“严以律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主题进行了第二次集中学习研讨。今天,市委学习中心组举行第五次集中学习,由我来给大家讲一堂“三严三实”(严以用权)专题党课,以此作为全市专题教育的一次集中学习研讨辅导,也作为我这个新任市委书记与全市党员领导干部的一次集体谈心谈话。
严以用权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干事创业的重要保障。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认识权力、对待权力、使用权力,是每个干部的第一道门槛和第一堂必修课。大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手中都拥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权力,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这些权力、严格用好这些权力,是一个非常紧迫而现实的重大课题。5月29日,我在市政府党组(扩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就这个题目讲过一次,今天,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从市委工作的角度,再次就这个课题与大家一起作进一步探讨、交流、共勉。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严以用权作为为官从政的基本标尺
什么是权力?《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权力的解释为“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权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权力是指某种影响力和支配力;狭义的权力指国家权力,即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阶级利益和建立一定的统治秩序而具有的一种组织性支配力。什么是权力观?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总的看法,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政党,有着不同的权力观。领导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党和国家的层面来说,关系人心的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事业的兴衰成败;从单位和个人的层面来说,关系权力能否规范运行,关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干部队伍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到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与进步。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权力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牢牢把握好权从何来、权为谁用、权责对等、用权受监督等四个关键点。
1、权为民所赋。权力从何而来?迄今为止主要有三种学说,分别是权力神授学说、契约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广为人知的是以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为代表的契约学说,他们认为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本源,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对自身部分权利的让渡,来自于被统治者的认可。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我们党的几代领导核心,对权力的来源与本质也有诸多论述,形成了我们党的权力观。当年,有个美国记者问毛主席,“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主席回答:“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是说,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不是权力的所有者,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权力属于人民。任何一个领导干部,不管是由选举产生的,还是由上级委任的,都是受人民委托或由人民授权行使权力的。现在,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有的觉得,权力是自己辛苦“换”来的。于是,我们时而看到或听说,某些官员在上级领导面前点头哈腰、唯唯诺诺,对普通群众却颐指气使、爱理不理,甚至还出现类似“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我只为领导服务”的荒诞怪论,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在权力来源的理解上产生了偏差。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没有人民,权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权为民所用。权力为谁而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纵观中国历朝历代的盛衰兴亡演变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为民掌好权、用好权,人民才会拥护你、支持你。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扫平六合,威振四海。然而,自秦始皇以后二世而亡,仅仅存续十五年时间。原因何在?贾谊在《过秦论》中非常精彩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秦朝灭亡的关键原因就是:“百姓怨而海内叛矣”。再比如苏联,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拥有200万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打败希特勒的纳粹军队;而在拥有2000万党员的时候,竟然一夜之间丧失了政权。根本原因也是因为官员贪腐、滥用权力,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事实雄辩证明,“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会让你坐在台上”。谷文昌同志在福建省东山县任职14年,带领全县军民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把一个风沙肆虐的荒凉海岛变为了美丽富饶的“东海绿洲”,逢年过节,“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习俗。高德荣同志是一名独龙族干部,担任过自治县县长,被选举为怒江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之时,却向组织上申请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条件艰苦的独龙江,数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群众脱贫致富上,被称为“永远的‘老县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权力当作成就事业、造福人民的平台,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3、有权必有责。权力就是责任。权责对等原则告诉我们:有权必有责,权责不分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体现的是对天下和苍生的责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对社稷和人民的责任;林则徐“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对家国和民族的责任。党的领导干部担当责任,就是要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险时刻豁得出来。在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打仗,一个“给我上”,一个“跟我上”,一字之差,一个丢了江山,一个得了天下。在抗洪抢险的危难时期,我们党的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冲在一线,用身体甚至是生命筑起了守护群众的钢铁长城。在当前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责任更重,压力更大。前不久,我们我市党政代表团到长沙进行了学习考察,无论是产业园区发展,城市规划管理提质,还是拆违治违工作,长沙这几年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沙干部那种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这种责任担当体现为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为自我加压、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体现为干部敢于担当、积极干事的精气神。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没有把权力看成是一种责任,而是把权力当作一种“风光”、一种“资源”、一种“商品”,只讲权力、不讲责任,甚至以权谋私,大搞权钱、权色交易,最终必然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和人民群众的唾弃。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坚持有权必有责,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4、用权受监督。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加强监督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自觉接受监督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秦汉时期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后汉书》记载了一个“四知”的故事:汉朝的杨震在莱州任太守,在经过昌邑县时,县令为报知遇之恩,晚上秘密给杨震送去了十斤黄金,并悄悄告诉杨震:“夜深无人知”,而清廉自守的杨震却说,“你顶天而来,天知;你踏地而来,地知;你怀金而来,你知;你送金给我,我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县令羞愧地走了。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堕落,自身不过硬是根本原因,监督不力是重要原因。中央纪委对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立案调查,他曾经抱怨:如果早处理我两年,犯的错也不至于这么严重。一位前县委书记因为贪污受贿而被判坐牢,他说:从名义上讲,对一个县委书记有8种监督,但实际上到了我这儿,就只有一种监督,就是自我监督,而自我监督往往是最靠不住的。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愿接受监督,甚至有意逃避监督,必然走向歧途甚至自我毁
市委中心组三严三实严以用权专题党课讲稿
本文2015-10-19 11:11:42发表“党会党课”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8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