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执政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提高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科学执政。科学执政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总体性要求。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引下,不断探索和把握执政的客观规律,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提高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科学化程度,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环境,不断巩固党的执政 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执政使命的迫切要求
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劳永逸,提高执政能力的内涵和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党所面临新的历史条件、所处的新的执政环境,更加突显出实现科学执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要求实现科学执政。当前,党在执政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与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紧密相关。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使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领导方式、活动方式与执政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一方面具备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脱离群众,产生贪图享乐的思想,甚至滋生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就越是艰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适应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我们必须改变一些过去长期习惯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必须尽快实现由过去的经验型执政向科学执政的重大转变。从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看,我们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里执政,不仅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所以,我们党要结合我国的实际,适应国家现代化的需要,提高执政的科学化水平。可以说,实现科学执政,已经成为事关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
第二,党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要求实现科学执政。当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依然存在,当代资本主义利用经济、科技优势对社会主义形成的挑战和压力,是深化对科学执政问题认识的重要时代背景。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和压力更为突出。西方敌对势力仍未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它们采用种种手段企图遏制、阻挠、干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世界局势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对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谁的执政能力强,谁就能够使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今国际间的竞争,就是各国执政党执政能力的竞争。面对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党只有不断提高执政的科学化水平,才能洞察当今世界深刻变化的特点,科学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规律,在“西强东弱”的总体态势下,既要开放、交往,又能够有效反渗透、防演变,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第三,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要求实现科学执政。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这是现代化建设承上启下、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时期,是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显示,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社会群体间、阶层间摩擦冲突激增,社会进入不稳定期。在这一阶段,有的国家实现了腾飞,而有的国家则自
论科学执政
本文2005-08-28 09:15: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