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试论城市党报的创新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5-08-24浏览:2431下载271次收藏
 关键词:城市党报;不断创新;用人制度;分配方式;报纸定位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城市党报,作为党和政府及人民的一个耳目喉舌,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不断创新。城市党报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有创新,才能达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城市党报的繁荣和发展。城市党报的创新,应该着重围绕用人制度、分配方式、报纸定位这三个方面去进行。
  用人制度的创新
  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城市党报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党报的报人。如何充分调动城市党报报人的工作积极性,涉及城市党报用人制度的问题。
  城市党报目前一般实行“一社两制”的用人制度,即“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所谓“老人”,就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通过劳动人事部门调配进入报社的正式工作人员。所谓“新人”,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报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而进入报社的聘用制工作人员。所谓“老人”老办法就是,报社直接管理正式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正式工作人员的待遇由档案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所谓“新人”新办法就是,报社不接收聘用制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聘用制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由人才交流中心代管,其待遇由基本工资和稿酬两部分组成。
  城市党报“一社两制”的用人制度有不少弊端:容易使报社的正式工作人员产生优越感,从而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应付敷衍的现象;容易使报社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产生自卑感、压抑感,从而出现工作被动、墨守成规的现象。这种用人制度还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用人制度的烙印,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人制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用人制度,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对于城市党报的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这种用人制度不但不再适应城市党报发展的要求,而且开始制约城市党报的深入发展。城市党报的这种用人制度必须创新。
  城市党报用人制度创新的总目标就是全面推行聘用制度。报社主要领导由城市党报所在地的党委聘用,可以四年一聘用;报社其他领导由报社主要领导聘用,可以三年一聘用;报社中层骨干由报社领导聘用,可以两年一聘用;报社一般工作人员由报社中层骨干聘用,可以一年一聘用。
  城市党报在聘用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握好“优者进”、“劣者汰”这两个环节。对应聘人员,除符合学历、专业、年龄等基本条件外,一律要过“六关”:一是个人成果关,须在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一定数量、有一定影响的新闻作品;二是专业考试关,参加有关部门或报社举行的专业统一考试;三是政治审查关,没有违法违规违纪的情况;四是电脑操作关,以适应现代化采编或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五是身体检查关,没有重大疾病和不适应采编工作的其它疾病;六是见习试用关,过上述五关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见习试用,此间实行德、能、勤、绩综合量化考核,考核优秀者才予以办理聘用手续。
  城市党报在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实行末位淘汰制。报社所有人员分采编、非采编这两类,按德、能、勤、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试论城市党报的创新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