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天地之间 莫贵于民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5-08-24浏览:2631下载141次收藏

从马克思主义“老祖宗”开始,共产党人就最讲以人为本。那句“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誓言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极“左”思潮的冲击,许多人把尊重和保护人权、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等,往往冠之以“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刻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在学习、讨论中也提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实质是什么?坚持“以人为本”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关系?“以人为本”和西方人本主义有什么区别?坚持“以人为本”有什么现实意义?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无谓的争论,需要对这些问题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

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历史上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就有“民为邦本”的思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他在《管子·霸业》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这些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减轻当权者对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但是,他们提出以人为本或民本思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正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剥削阶级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牛身上挤奶。

在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候,一位名叫普罗泰戈拉的智者就曾经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看法。在西方中世纪,神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的地位被神淹没了。到了近代,以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为标志的欧洲文艺复兴,把人对神的崇拜转向对人自身的崇尚。这种人文主义思潮高扬人的意义和价值,反对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对于人的解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资产阶级的人本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脱离社会关系、脱离社会现实的抽象的人性论。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由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商品拜物教大行其道,“以物为本”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实际追逐的价值目标,因而所谓的“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口头宣言。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思想家的积极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奠定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也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时候起,就在自己的纲领中规定了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以使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一位名叫张思德的战士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提出了全心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天地之间 莫贵于民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