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
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温邓小平这方面的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解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共产党执政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党的精神状态如何,是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更是我们党执政必须保持的精神状态。
邓小平从第三次复出前后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近两年里,为了纠正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使我们党在粉碎“四人帮”后仍处于徘徊时期的“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具有决定意义的思想战线的拨乱反正,力倡真理标准大讨论,并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最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权威地位,从而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对此,党的十五大报告评价其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进而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一新境界的开拓,实现了五个方面的破除和五个方面的坚持,即: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破除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影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破除超阶段的“左”的思想和政策,坚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某些著作、原理教条化的倾向,坚持“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进入新世纪,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懈怠。
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一条根本经验。
“硬道理”硬在哪?邓小平对其有深刻认识。其一,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一切都要引导到发展生产力。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否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二,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
邓小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
本文2005-08-24 17:17: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