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政协党课讲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

栏目:党会党课发布:2014-05-16浏览:2447下载274次收藏

同志们:  

按照县政协党组(机关党支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安排,今天由我结合政协工作实际给大家讲一次党课,主题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尤为凸显的一点就是,群众内部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和维护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复杂局面。党中央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及时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  

党的群众路线概括起来讲,就是四句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它的表述非常简洁,但内涵却十分丰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全面掌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脉络、理论精髓和实践要义,我感到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群众路线形成于长期的实践探索。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紧密相连的。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运动中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认识就十分敏锐,他强调了“民众的大联合”是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根本的一个方法”。八年后,他又首次阐发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标志着他的群众观点从早期的激进平民主义转向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群众观。在我党的历史文献中,群众路线的提出最早是在1928 年。该年11月,李立三在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1943年,毛泽东在为党中央起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概括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即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是基本的领导方法。”1945 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对群众路线作了详细的说明,将它归结为两个方面,即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对以上两方面再次加以强调,明确把群众观点作为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党对群众路线的表述基本定型,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明地将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90 年3 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1992 年党的十四大, 将“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载入党章的总纲。至此, 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 以党内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  

(二)群众路线根植于坚实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论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来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是我们认识的源泉,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通过群众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群众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是对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在我们党内,毛泽东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这就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上升为党的认识路线,表明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达到了成熟。所以说,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哲学,是我们共产党人群众观的坚实理论基础。  

(三)群众路线开创了全新的执政模式。群众路线涉及世界观、认识论和工作方法论,在执政理念和方略上都有自己开创性的内容,体现了政治原则与领导方法,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的高度统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这是任何政权绕不过去的基本的政治哲学命题。比如君主专制政权对这个问题回答是为了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依靠君主的英明和少数精英的智慧,而对自己的定位是“天子”或神权的代表。比如资产阶级政权给出的回答有所进步,但同样逃不脱代表少数人的利益窠臼。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给出了一个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的全新回答。这个回答为我们党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定位,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我党没有任何自身的特殊利益。  

(四)群众路线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启示。群众路线既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在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中,有许多启示和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吸取的。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是要为群众办事。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群众办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作为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曾说:要关心人民生活,给老百姓看得到的物质福利。邓小平多次强调,要聚精会神地办几件使人民满意、高兴的事情。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就是要为群众谋利,给群众办事。群众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对他们指手划脚的政治集团,也不需要对他们的疾苦漠不关心、对他们的事情扯皮推脱的大大小小的官僚。二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政协党课讲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