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与做人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能否坚持实事求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然而,我们仅仅有一个坚持实事求是的良好愿望是不够的。因为,实事求是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原则和简单的出发点,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艰难复杂的过程。在实事求是实现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既有来自实事求是活动结构要素——主体、客体和中介的制约,又有来自实事求是活动环境的制约。正是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的作用,使得一些人虽然主观上想实事求是,但在实践中却偏离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实践中经常出现“说易行难”的情况。就主体因素来说,主体因素的存在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必要前提,但在某些情况下,有些主体因素会成为实事求是的直接障碍。因此,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实现主体因素的优化,这对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就实事求是主体的优化问题,重点就实事求是对做人的要求谈几点认识。
一、坚持实事求是,做老实人
所谓老实人,就是老老实实按科学态度办事的人。做老实人,是对实事求是主体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实事求是的主体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主观地、片面地对“实际”和“实事”进行剪裁;如果主体办事唯上、唯书,或把个别经验绝对化;如果主体的利益观念有误,价值取向错位,价值标准失当;如果主体对实事求是的理解简单化,作风浮躁,了解情况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研究问题浅尝辄止,都会成为实事求是实现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或直接障碍。
首先,为人民服务要实心实意。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归根到底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所以,要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树立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要站在人民群众和国家立场上考虑问题,在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如果,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患得患失甚至以权谋私,哪里还会坚持实事求是呢?
其次,在客观规律面前,要老老实实。一切决策、计划、方针、政策都要建立在对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的正确了解的基础之上,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按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
再次,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工作作风要扎实。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同人民群众时刻保持广泛的、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客观情况的变化,勇于承认和纠正工作中的失误,使各项工作计划、方案、决策力求符合实际。同时,工作要注重实效,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要善于把正确的决策、计划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鼓实劲、干实事、见实效。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实际情况的新变化,倾听群众的呼声,使领导的认识更加符合实际,以指导新的实践。
做老实人,贵在求真务实。在实际工作中,一切脱离实际
实事求是与做人
本文2005-08-24 17:03: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