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工作过程体系介绍
密切联系群众工作过程体系介绍
内容摘要:任何政党的政治无非两种,或者为少数人或者为大多数人某利益,代表某个群体(社会阶层)的利益是政党能够存在的基础。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不仅是跟群众搞好关系,扶贫助困,更不是要使党中央满意。重要的是将人民群众的需求转换为党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体系,进而产生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过程体系和职责,通过实践服务过程让人民群众获得利益,同时要让人民能够监督我们每个服务过程的绩效,最终实现人民群众获得利益上的满足。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是共产党面对的主要矛盾过程,党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这个过程进行。
关键词:客观证据、过程方法、世界观
1、密切联系群众在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主要矛盾中的地位
继“制海权”“制空权”之后,“制脑权”走上军事斗争的前台,“制脑权”发展的过程从1933年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始,到现在已经80年,其核心就是做群众思想工作,从群众中获得战争资源,用信息的优势取得作战的非对称态势。“联系群众的工作就是将群众的要求和期望有效的识别并传递到所有的党员以及统一战线,作为工作创新的目标和检验工作过程成效的要求。本文的内容来自世界上的各类组织长期从事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创新形成的标准和制度,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这些实践过程可以产生客观证据来测量一个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程度。因篇幅有限,本文只列出具体的操作思路和方法,不进行详细的解释。
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是共产党执政主要矛盾存在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可以分解为四个主要的过程:
(1)计划: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创造性的转换为党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体系和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过程体系,由党的各级组织对目标的实现进行承诺并承担对这些过程的职责;
(2)执行:实践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体系让人民群众获得利益;
(3)测量:在执行中让人民监督每个服务过程的绩效并进行满意程度的收集;
(4)改进:根据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以及意见建议对服务的过程进行持续的改进。
这四个基本的过程早在1937年就由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向全党明确的提出,持续的实践以上四个过程可以使人民群众获得利益上的满足,使中国共产党得以存在和发展。以上所有的过程都是需要人民群众参加的,为此,共产党人必须要为与过程相关的各方面创造透明的沟通的环境和渠道,特别是要关注人民群众参与的程度,密切联系群众是核心工作过程,不是独立的临时的工作。
用以上观点分析现在各级党的组织进行的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不难发现大多数是表面的无效的,这是因为我们党的思想方法还存在问题,没有搞清楚我们要干什么,也没有给群众说清楚要干什么,干的过程和结果又是什么,因而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由此产生的实践活动必定与党的路线方针的巨大偏差。而gdp这个指标是代表少数老板所得到的利益,不是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是考核资产阶级政党绩效的指标,不应用作考核中国共产党的绩效。
2、基本的思想与工作方法
为了进一步实现四个主要过程,我们必须对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及其实现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现代管理学认为: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确定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过程。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或一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由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过程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在本文中,一些有共同目标以及相互关系密切的实践过程的集合被称为“过程域”。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由两个概念融合而成。一个概念是“唯物”,其中“物”的概念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任何客观事物都有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旧的过程结束了,新的过程又开始了,所以,唯物主义可以理解为“唯”有“过程”的主义;另一个概念是“辨证”,辨证指的是世间一切事物“过程”之间都是相互影响作用和变化的。由此形成了基本的、“唯”一的思想方法,叫做“过程方法”。
本文只讨论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的过程,本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描述唯物相关过程的内容,后半部分主要描述辨证相关的所有过程之间的关系的内容。
使用过程方法实现为人民服务目的可以由以下几个基本的实践过程域来实现:
(1)确定人民的需求和期望;
(2)建立工作的的方针和目标;
(3)确定实现这些工作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4)确定和提供实现这些目标必需的资源;
(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6)实践过程并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就象复杂的电子设备或机械设备都是由基本的元器件和机械零部件(基本的过程)组成一样,过程方法使用的基本过程有很多类,这些过程知识(有效的制度)作为各级组织的“过程资产”被严格的进行管理,一切过程的目标都汇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满足人民的要求和实现人民的期望,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在下面所有的过程中与群众的思想进行沟通。各级组织的工作过程与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1)标准工作过程和政策;
(2)工作标准化的指南、工作指示、建议书评价准则和绩效测量准则;
(3)工作过程和文件的模板;
(4)根据工作的具体需要,“剪裁”组织标准流程的指南与准则;
(5)对内外沟通的规定;
(6)收尾指南或要求、任务终期审计、审核、或任务确认以及验收标准;
(7)财务控制程序;
(8)问题与缺陷管理程序;
(9)审核与变更控制程序;
(10)风险与安全控制程序;
(11)排序、批准与签发工作授权的程序。
共享知识库是用来交换信息的,对于组织的服务能力十分重要。空口无凭,过程之间只能靠文件来传递信息,文件将过程可视化信息化,对过程的测量将过程的状态和绩效量化。文件和数据库的管理过程是组织的公共过程,组织用来存取信息的共享知识库,包括(但不限于):
(1)过程测量数据库;
(2)工作档案;
(3)历史信息与经验教训知识库;
(4)问题与缺陷管理数据库;
(5)配置管理知识库;
(6)财务数据库。
对于上面过程资产所涉及的任何的一个工作过程,我们必须识别并向人民群众传递以下信息,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过程目的、目标;过程的输入;入口准则;处理活动;角色;测量过程;验证步骤;输出;出口准则。
3、“过程方法”是如何将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落实到服务的工作过程中
我党的政治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不是靠乌合之众可以实现的,必须建立一个适合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组织体系,对于基层,就是党的支部。思想和组织工作过程是为了建立、巩固和发展党组织这个目标而进行的。党的各级组织在政治上合格的定义就应当是:“其一组固有特性满足人民群众要求的程度”。党的思想和组织管理体系要求各级组织必须“以人民为关注焦点”,“通过满足人民要求,增强人民满意”。采用思想管理体系(组织建设)应当是各级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面对世界变革,各级组织转型就是在人民需求的驱动下彻底的改变各级组织的管理和思想体系。在这个新体系中,世界上得到公认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被确定为首长用于建立工作方针和领导各级组织进行业绩改进的指导原则。
(1)以人民为关注焦点:党依存于人民,因此,应当理解人民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人要求并争取超越人民的期望;党章指出必须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2)首长作用:首长应确保各级组织的目的与方向与党保持一致。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各类人员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党章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要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各级组织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各级组织的服务过程发挥其才干。党章要求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党章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各级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党章要求:建立和谐社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服务能力应当是各级组织的永恒目标。党章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党章要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8)与相关方互利的关系:各级组织与相关方相互依存,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党章要求:必须坚持统一战线。
这些管理原则在党章总纲中有明确的章节要求,经过我党多年应用,被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这就是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
各级组织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时,要求首长在落实党的领导中发挥以下作用,并遥提供以下的客观证据:
(1)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制定并保持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2)通过在整个组织内宣传方针并促进目标的实现,增强全体人员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3)确保整个组织关注人民的要求;
(4)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人民和其他相关方要求并实现目标;
(4)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和高效的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目标;
(5)确保获得必要资源;
(6)定期评审管理体系;
(7)决定有关方针和目标的措施;
(8)决定改进管理体系的措施。
只有持续的改进的管理体系才可以使基层组织的能力不断适应人民需求的变化。基层组织应按以下的过程和要求建立管理体系,将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1)确定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
(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过程的职责;
(3)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控制有效;
(4)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视;
(5)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6)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所以对于各级组织基层组织的管理体系,模仿他人的方法,统一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在过去的基层各级组织各类工作中,政治思想和组织工作是与其他工作分离独立的进行的,比如工作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外挂的,不是采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过程方法”,而是全部的依靠个人的努力,对工作过程的控制和发展没有有效的方法,导致各级组织能力的提升没有过程的客观证据作支撑。政治思想工作不是墙皮是承重墙,不是让大家亢奋,而是大家“心中有底”。政治思想工作研究,首要的就是要研究怎样教会大家灵活的使用“过程方法”。
4、调查研究将人民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需求总路线和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体系
本章描述的是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转换为党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体系和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过程体系,由党的各级组织对目标的实现进行承诺并承担对这些过程的职责,是中国共产党落实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工作的核心过程,是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存亡的过程,也是全体党员所不熟悉的过程。
4.1需求开发过程概述
目标需求是量化了的能力,需求开发的目的是产生并分析人民群众、党的总路线和各级组织工作目标的需求。本节中“工作结果”一般特指“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实践活动”。
需求开发实践过程域说明三类需求:人民群众需求、党和政府工作目标需求和各级组织工作目标需求。合起来看,这些需求涉及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包括与工作目标生存周期各阶段(例如,三步走、小康)有关的需要和与工作目标属性(例如,平安、环保、和谐、平等参与、互助、温饱、时间)有关的需要。需求还涉及选择设计的解决方案(例如,市场经济、地产开发、金融政策、素质教育、医疗改革)所引起的限制。
所有的任务都有目标需求。在一个关注维护活动的任务中,工作的目标需求根据现有需求、方案或实践过程的改变而改变。目标的更改,可能由人民代表提出文档化的更改申请,或是收到需求开发过程的新需求。不管它们的来源和形式,对由需求更改带来的维护活动也要相应地进行管理,见后面的一节内容。需求是为人民服务工作过程设计的基础。人民和工作需求的开发包括下列实践活动:
a. 引出、分析、确认和交流人民的需要、期望和限制,以获得人民的需求,从而建立起对于什么将满足利益相关方(可能也包括社会各阶层)的理
密切联系群众工作过程体系介绍
本文2013-08-14 18:11:22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4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