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议农村法制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5-08-12浏览:2958下载278次收藏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今年7月,xx省委又对建设法治xx进行战略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我省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努力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这对全面深入推进全民普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制教育工作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和区域法治建设的前提条件,担负着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的艰巨任务,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绝非几个五年普法教育就能够解决了的问题。只有经过长期的、扎实有效的工作,才能使全民普法教育深入人心。全民法制教育工作已历经三个五年普法,当前又正值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阶段,广大公民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得到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群众懂法、守法,越来越多的群众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就目前而言,普法教育尤其是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和完善。
    下面就当前农村法制教育工作中的新特点、新问题及其对策谈一些认识。
    一、当前农村普法工作呈现出新特点
    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由于其范围广、人员多,文化层次差异大、组织程度低,始终是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无论是在组织形式上、实施方法上、学法需求上等诸多方面,与前三个五年普法相比,都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是:
    (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以往采用的集中上课的教育形式不再切实可行,呈现出组织难度明显加大的特点。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观念的逐步确立,农村已经不再是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不再象过去那样参加农业集体劳动,而是更多的人已经跳出原来的生活圈子,外出从事第一、二、三产业,农民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明显减少。这种人员上的分散性和流动性,使得过去那种以村、组为单位进行上课教育的方法已难以施行;另外,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已被打破,农闲不闲,使得过去采用的利用农闲时机进行集中普法教育的方法也难以实施。这一特点需要重新探索农村普法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形式。
    (二)、行业分工的细化,专业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使农村普法教育工作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农民所从事的行业也越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议农村法制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