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支行以信用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市场经济之基、金融机构经营之本,是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方式。良好的信用关系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金融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保障。可以说,金融诚信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构筑强健金融体系的基石。
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推动区域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信用体系建设又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部分。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从上到下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通过建立个人、企业信用档案,完善信用信息库应用功能,健全信用认证、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和失信惩戒制度,营造了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的氛围,初步建立了广覆盖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了金融环境的不断改善。
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信用是公民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企业兴旺发达之道,更是政府公正公信之源。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成分多样,利益主体多元,各种利益关系相对复杂,各类失信事件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只有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减少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不确定性,才能切实改进社会管理模式,提高整个社会运行的和谐程度。
(二)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往往会导致守信受损、失信受益,动摇市场经济赖以运行的根基。没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市场秩序,更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信息不对称难题,激励诚实守信,惩戒失信行为,才能有效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基础。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金融风险危及金融安全,而信用风险是目前我国最大金融风险。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银行信用规模快速扩张,信用制度不规范、不健全造成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增强借款人偿还能力和提高偿还意愿,促进借款人提高履约水平,能够降低银行业信用风险,从而维护金融安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化金融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面临新的任务,都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起步,并取得初步成效。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经建成,应用广泛,作用显著;各部门、各地方在推进行业和地方信用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征信市场得到发展,征信市场管理逐步完善;社会信用意识正在提高,企业和个人行为有所改变,社会信用体系作用初步显现,有力地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
二、xx县城乡统筹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xx县是浙江
人行支行以信用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2013-07-15 09:55:09发表“可行性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4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