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区教育系统部分干部 教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和建议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5-08-12浏览:2623下载187次收藏
区教育系统部分干部 教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和建议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区教育系统部分干部、教师对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责任要大于未成年人自身的责任。他们分析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所面临的形势,并提出要设立四条防线。具体如下: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面临的形势
   浦口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
   1、从全国范围看,未成年人犯罪呈急剧上升的态势。据有关资料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罪案占全部涉案人员的比重始终在70%以上,约为10年前的3倍。
   2、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多变、犯罪性质恶化。一是抢窃、杀人等犯罪数量大幅度增加。过去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传统的偷窃、伤害等轻微犯罪。近些年来,出现了青少年绑架、弑父母、组织卖淫、抢出租车、计算机犯罪、贩卖毒品等新型犯罪。二是未成年人的预谋犯罪、团伙犯罪、智力型犯罪增多,这类犯罪能量大、范围广、得逞率高、社会破坏力强,且手段凶狠残忍。三是未成年人犯罪呈偶发性的动机和低龄化的倾向。
   3、未成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危险期"。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迅速,个人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较弱,心理构成易变,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加之,大多数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漠、知识贫乏,处于犯罪的“危险年龄”段。
   4、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良因素增多。一是社会上存在的大量消极负面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区教育系统部分干部 教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和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