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市长关心的十大焦点问题(二)
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城市竞争力,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城市转型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加强,其中,城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重中之重。转型是过程,战略是根本,只有实施各种有效战略,我们的城市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大背景下实现快速发展。
■ 当我们在思考城市发展和转型的时候,我们不但要了解城市的历史、现状、经验、模式和规律,更要把它置身于国际国内城市发展和转型的主流中去;我们不但要从城市发展和转型的内部外部方面去寻求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更要从路径选择和战略方案上去寻求新的契机。
有关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是目前各地市领导十分关心的又一个焦点问题。我们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城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与其它城市比较,在要素流动过程中能否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并最终实现自身城市价值所具备的或培养形成的各种竞争优势的系统合力。在这一部分,我们把城市转型、城市战略与城市竞争力放在一起来加以论述,就是着眼于通过正确的城市战略实现城市转型,并最终实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这是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中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态势和核心要素之一。
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城市竞争力,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城市转型中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加强,其中,城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重中之重。转型是过程,战略是根本,只有实施各种有效战略,我们的城市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大背景下实现快速发展。
焦点二:着眼于城市转型的城市战略及其基本思路
毫无疑问,因中国加入WTO而即将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目前还处于萌动状态,虽然表现不很直接,但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展开。从时间上来说,跨国公司依托改革开放20年来在中国的合纵联横,“开疆拓土”,已经逐渐融入中国市场经济的每一个细胞,这是中国在短短20多年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取得突飞猛进的根本所在;从空间上来说,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正打破地域和国别限制,在地球村的理念下实现全要素和资源的配置。但这种配置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它对一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并与这种城市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恰恰是在这方面,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侧重在产业、企业层面进行变革,在要素配置的微观层面引入市场机制,而相应忽略或延缓了在空间、地域特别是城市化进程方面实施整体战略转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和弱化了市场层面的活化效应,处处可见的地方保护、行政垄断使整个改革的效力被削减、磨损甚至耗竭。可以说,中国改革目前所处的胶着状态就在于没有从空间层面进行更大范围卓有成效的突破。
如果说20多年前中国的改革从安徽凤阳小岗村那13个红手印有着某种历史偶然性的话,那么,今天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跨越已不能再幻想这种偶然性,而必须从必然性上寻求新的契机。这时我们发现,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主导力量更主要的来源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所产生的辐射和带动力量,而承接这种辐射和带动力量的,目前来看,还不是农村,而是城市,是已经蓄势待发的中国的城市转型过程中酝酿的综合力量。它不再像过去那样局限于产业或企业内部的变革,而是从深层次上构筑整个要素配置的综合战略。
在此,我们就目前中国城市化和城市转型中的一般性战略问题分析如下,它不代表各地针对地区特点制定的特色化发展战略,但却是制定特色化战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城市地缘战略与城市转型
地缘因素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以及实现国家政治经济行为的基本条件,是影响和制约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因素。对地缘战略环境的认识,对正确判断国家安全发展的地区战略环境和地缘战略重心及变化有重要意义。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地缘要素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技术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对地缘战略产生一定影响。
城市的地缘战略在城市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城市化不是简单的大城市化,城市化也不是一个城市的城市化,城市化更不是同一种类型和级次的城市化。因此,研究城市地缘战略问题的重点,就是关注城市在地缘上的联合和扩张,其中的关键是实现城市群,城市圈和城市带三个层级的城市化跨越。
对于大城市而言,它的城市化应是以城市地缘为依托,着眼实施大城市群战略,构筑以少数几个领先城市为龙头,地缘范围内各中心城市的一体化整合,从而使城市做大,实现规模效应,这是城市化的第一个级次;在城市群的地缘延续基础上,形成由若干中心城市为辐射源的城市圈,它们是支撑整个城市群的支柱,而在城市功能上又分散城市群内部的压力,减缓城市病的过分积聚,这是以地缘战略推进城市化的第二个级次;在城市圈的基础上,地缘战略的城市化第三个级次就是由众多中小城市构成的城市带,城市带的主体是中小城市,这些城市以特色化的产业中心镇为支撑,进而形成特色化的城市风格。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城市由原来功能分散向功能整合,并最终朝向以大型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是大势所趋。而及时调整城市定位,调整城市产业布局,在即将形成的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三个层次的区域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已成为当前国内大、中、小城市实现城市转型,制定发展战略的一个至高点。
城市品牌战略与城市转型
刚刚过去的2001年被称为“中国城市品牌年”:继2000年深圳夺取了世界花园城市评比100万人口以上组冠军之后,美丽的羊城又在2001年的评比中夺得季军,成为中国拥有“绿色奥斯卡”美誉的姐妹名城。人间天堂杭州,在荣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之后,宣布将以“世界休闲之都”作为全新的品牌。而东方明珠上海继举办APEC会议博得国际好评后,又在全力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打造新的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宝贵的文化和经济资源,打造城市品牌,提升综合资源,是世界性的潮流。中国城市积极打造品牌,显示出中国参与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积极姿态。
从整体上说优秀城市品牌一般包含独特性、延展性、实用性要素。
建立城市品牌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一套名称、标志象征和口号,更重要的是从全社会发展的角度找到自己城市的核心价值和定位。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环境、资源、文化、历史、经济和人本身都是构成和决定一个城市品牌价值的要素,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最终决定了品牌的本质。不同于单一产品和服务,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既包含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同时也渗透了许多复杂多元的无形价值。
定位是建立品牌的灵魂,城市品牌存在的价值是它在市场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个性,就如同产品品牌一样,著名品牌之所以屹立百年不倒,就因为它始终遵循着自己的定位和保持着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定位的实质就是将城市放在目标受众心目中,给它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由此形成这个城市鲜明的品牌个性。目前国内的城市之所以缺乏个性、出现雷同,大多数是因为未能从战略定位的角度来考虑城市的全盘发展,只是基于市容美化、地产规划和招商引资等单一因素考虑,一窝蜂地搞城市绿化和所谓形象工程。
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转型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城市现代化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大胆实践,以环境革命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不仅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外在表现。实现城市环境革命,一方面包括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等的调整和升级换代。
针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环境建设现状,我们提出了“环境革命”的概念。环境革命,是以人与环境相互协调为宗旨,以城市建设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高度和谐为目标,利用环境建设与治理,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为手段,改善人民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和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市稳定、协调和永续发展的环境复合工程。
环境革命,就是要彻底改变人们尤其是城市领导对于环境建设中单纯的“环卫”、“环保”和“污染治理”等传统观念,打破“环境建设就是投资”、“要工业就不能要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等的传统认识,建立全新的环境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新思路和新模式。把环境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环境革命整合城市发展诸要素,提升城市价值,以城市增值盘活资产存量,从而
■ 当我们在思考城市发展和转型的时候,我们不但要了解城市的历史、现状、经验、模式和规律,更要把它置身于国际国内城市发展和转型的主流中去;我们不但要从城市发展和转型的内部外部方面去寻求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更要从路径选择和战略方案上去寻求新的契机。
有关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是目前各地市领导十分关心的又一个焦点问题。我们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城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与其它城市比较,在要素流动过程中能否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并最终实现自身城市价值所具备的或培养形成的各种竞争优势的系统合力。在这一部分,我们把城市转型、城市战略与城市竞争力放在一起来加以论述,就是着眼于通过正确的城市战略实现城市转型,并最终实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这是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中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态势和核心要素之一。
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城市竞争力,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城市转型中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加强,其中,城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重中之重。转型是过程,战略是根本,只有实施各种有效战略,我们的城市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大背景下实现快速发展。
焦点二:着眼于城市转型的城市战略及其基本思路
毫无疑问,因中国加入WTO而即将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目前还处于萌动状态,虽然表现不很直接,但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展开。从时间上来说,跨国公司依托改革开放20年来在中国的合纵联横,“开疆拓土”,已经逐渐融入中国市场经济的每一个细胞,这是中国在短短20多年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取得突飞猛进的根本所在;从空间上来说,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正打破地域和国别限制,在地球村的理念下实现全要素和资源的配置。但这种配置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它对一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并与这种城市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恰恰是在这方面,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侧重在产业、企业层面进行变革,在要素配置的微观层面引入市场机制,而相应忽略或延缓了在空间、地域特别是城市化进程方面实施整体战略转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和弱化了市场层面的活化效应,处处可见的地方保护、行政垄断使整个改革的效力被削减、磨损甚至耗竭。可以说,中国改革目前所处的胶着状态就在于没有从空间层面进行更大范围卓有成效的突破。
如果说20多年前中国的改革从安徽凤阳小岗村那13个红手印有着某种历史偶然性的话,那么,今天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跨越已不能再幻想这种偶然性,而必须从必然性上寻求新的契机。这时我们发现,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主导力量更主要的来源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所产生的辐射和带动力量,而承接这种辐射和带动力量的,目前来看,还不是农村,而是城市,是已经蓄势待发的中国的城市转型过程中酝酿的综合力量。它不再像过去那样局限于产业或企业内部的变革,而是从深层次上构筑整个要素配置的综合战略。
在此,我们就目前中国城市化和城市转型中的一般性战略问题分析如下,它不代表各地针对地区特点制定的特色化发展战略,但却是制定特色化战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城市地缘战略与城市转型
地缘因素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以及实现国家政治经济行为的基本条件,是影响和制约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因素。对地缘战略环境的认识,对正确判断国家安全发展的地区战略环境和地缘战略重心及变化有重要意义。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地缘要素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技术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对地缘战略产生一定影响。
城市的地缘战略在城市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城市化不是简单的大城市化,城市化也不是一个城市的城市化,城市化更不是同一种类型和级次的城市化。因此,研究城市地缘战略问题的重点,就是关注城市在地缘上的联合和扩张,其中的关键是实现城市群,城市圈和城市带三个层级的城市化跨越。
对于大城市而言,它的城市化应是以城市地缘为依托,着眼实施大城市群战略,构筑以少数几个领先城市为龙头,地缘范围内各中心城市的一体化整合,从而使城市做大,实现规模效应,这是城市化的第一个级次;在城市群的地缘延续基础上,形成由若干中心城市为辐射源的城市圈,它们是支撑整个城市群的支柱,而在城市功能上又分散城市群内部的压力,减缓城市病的过分积聚,这是以地缘战略推进城市化的第二个级次;在城市圈的基础上,地缘战略的城市化第三个级次就是由众多中小城市构成的城市带,城市带的主体是中小城市,这些城市以特色化的产业中心镇为支撑,进而形成特色化的城市风格。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城市由原来功能分散向功能整合,并最终朝向以大型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是大势所趋。而及时调整城市定位,调整城市产业布局,在即将形成的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三个层次的区域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已成为当前国内大、中、小城市实现城市转型,制定发展战略的一个至高点。
城市品牌战略与城市转型
刚刚过去的2001年被称为“中国城市品牌年”:继2000年深圳夺取了世界花园城市评比100万人口以上组冠军之后,美丽的羊城又在2001年的评比中夺得季军,成为中国拥有“绿色奥斯卡”美誉的姐妹名城。人间天堂杭州,在荣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之后,宣布将以“世界休闲之都”作为全新的品牌。而东方明珠上海继举办APEC会议博得国际好评后,又在全力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打造新的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宝贵的文化和经济资源,打造城市品牌,提升综合资源,是世界性的潮流。中国城市积极打造品牌,显示出中国参与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积极姿态。
从整体上说优秀城市品牌一般包含独特性、延展性、实用性要素。
建立城市品牌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一套名称、标志象征和口号,更重要的是从全社会发展的角度找到自己城市的核心价值和定位。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环境、资源、文化、历史、经济和人本身都是构成和决定一个城市品牌价值的要素,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最终决定了品牌的本质。不同于单一产品和服务,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既包含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同时也渗透了许多复杂多元的无形价值。
定位是建立品牌的灵魂,城市品牌存在的价值是它在市场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个性,就如同产品品牌一样,著名品牌之所以屹立百年不倒,就因为它始终遵循着自己的定位和保持着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定位的实质就是将城市放在目标受众心目中,给它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由此形成这个城市鲜明的品牌个性。目前国内的城市之所以缺乏个性、出现雷同,大多数是因为未能从战略定位的角度来考虑城市的全盘发展,只是基于市容美化、地产规划和招商引资等单一因素考虑,一窝蜂地搞城市绿化和所谓形象工程。
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转型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城市现代化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大胆实践,以环境革命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不仅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外在表现。实现城市环境革命,一方面包括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等的调整和升级换代。
针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环境建设现状,我们提出了“环境革命”的概念。环境革命,是以人与环境相互协调为宗旨,以城市建设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高度和谐为目标,利用环境建设与治理,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为手段,改善人民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和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市稳定、协调和永续发展的环境复合工程。
环境革命,就是要彻底改变人们尤其是城市领导对于环境建设中单纯的“环卫”、“环保”和“污染治理”等传统观念,打破“环境建设就是投资”、“要工业就不能要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等的传统认识,建立全新的环境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新思路和新模式。把环境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环境革命整合城市发展诸要素,提升城市价值,以城市增值盘活资产存量,从而
市委书记市长关心的十大焦点问题(二)
点击下载
本文2005-08-11 14:48:00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353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