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青年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5-08-11浏览:2607下载271次收藏

自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就事实上参与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入wto以后,我国更是加速度地溶入日益一体的世界整体。全球一体化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变中国社会。今天中国的一切建设都必须考虑全球一体化这一宏观背景,同样,当代中国的青年文化建设也必须考虑这一宏观背景,必须根据全球一体化对我国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调整我国青年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必须根据全球化的新背景确定我国青年文化

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人类的全球化或全球一体化并不是今天出现的,这一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至少可以追溯到近代西方的“地理大发现”。“人类真正的世界史是从近代开始的,但在此前人类已经为走向这一步准备了条件,因为否则不能说明为什么动物不能走向全球一体化,而人类能够如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到今天为止的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从分散的人群走向一体的世界的历史,就是人类世界化的过程。”(江畅:《理论伦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华民族作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员,总体上看无疑参与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然而,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对外封闭,使我国逐渐脱离了全球一体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开了国门,中国人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有所了解,并在了解的过程中开始向国外学习,特别是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但是,只是当中国真正加wto时,我们才真正自觉地参与了这一过程,而这只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事情。

长期以来,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被认为是不能在人们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必须通过“灌输”。正因为如此,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更注重青年的文化建设,尤其是青年的思想文化建设或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力图把共产主义思想观念“灌输”到青年的头脑,使之成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本来也是来自国外,而且也可以说是全球化或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但是,长期的封闭使我国以共产主义为核心内容的青年文化建设慢慢地脱离了现代世界的文化的轨道。当我国的国门打开的时候,特别是当我国因加入wto而直接参与当代世界文化进程、进入一体化世界的时候,我们发现,我国的青年文化建设,无论是在目标任务方面,在内容形式方面,还是在途径方式方面,都明显地与当代世界文化格格不入,而且不能适应已经开始走向当代世界文化或沐浴在当代世界文化之中的中国青年的需要。

改革开放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文化建设包括青年文化建设曾试图只接受当代世界的物质层面的文化(如科学技术),部分接受当代世界制度方面的文化(如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而固守原有的观念文化,而且试图用原有的观念文化克服现代文明日益突出的各种问题。当我国真正进入wto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战略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是有问题的。我国追求实现现代化和世界化,然而,如果没有观念的现代化,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制度现代化、行为的现代化和物质的现代化。我们必须全方位的现代化,而不能只是部分地现代化。当代我国青年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国青年文化走向现代化。这种现代化同样必须是全方位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青年文化建设不能再一味地坚持加入wto以前的目标和任务,更不能一味地坚持改革开放以来的目标和任务不变,而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我国加入wto之后面临的新的世界背景和时代背景深刻反思和重新审视我国青年文化过去的目标和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今后我国青年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全球化背景下确定我国青年文化建设

目标和任务的三重根据

 

当代世界文明的最显著特征是全球一体化,全球一体化因而也是我国在加入wto后重新确定我国青年文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宏观参照系。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一体化只是当代世界文明的表征,并不显示当代世界文明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蕴。从当代世界文明的总体走向来看,全球一体化这一表征背后隐含着三大趋势,这就是趋同化、个性化、现代化(作为今天现代化也可以说是不同于20世纪中叶以前的后现代化)。这三大趋势才是当今世界文明的真正内涵和意蕴,也是今天我们确定我国青年文化目标和任务的三重根据。

趋同化主要是指今天的人类文明就其根本和总体而言正在从过去的差异走向一致的趋向。就其根本而言,人类的核心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青年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