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市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一、背景原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目标的重大问题,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工作已成为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城乡社会稳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措施;我市2004年人大二号议案明确提出,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为加快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也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工作,把推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同时,推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也是深化我市农村共青团“富民兴团”计划的必然选择。
二、我市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据不完全测算,按现有耕作水平和农村劳动力需求状况,我市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25.3%。就我市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而言,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转移规模比较大。据不完全估计,每年将有3万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入外出务工者的行列,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是新时期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反映。
2、转移方式单一。我市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多是靠亲戚朋友介绍,是一种无组织的无序转移。
3、劳动者素质不高。我市农村中的劳动力,大都是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自然形成,没有经过劳动技能方面的培训,其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业务技能、就业竞争力低下,主要从事又脏又累的体力劳动。
4、政策法规意识淡薄。多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地方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了解甚少,对公安、劳动、计划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目标的重大问题,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工作已成为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城乡社会稳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措施;我市2004年人大二号议案明确提出,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为加快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也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工作,把推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同时,推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也是深化我市农村共青团“富民兴团”计划的必然选择。
二、我市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据不完全测算,按现有耕作水平和农村劳动力需求状况,我市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25.3%。就我市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而言,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转移规模比较大。据不完全估计,每年将有3万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入外出务工者的行列,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是新时期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反映。
2、转移方式单一。我市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多是靠亲戚朋友介绍,是一种无组织的无序转移。
3、劳动者素质不高。我市农村中的劳动力,大都是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自然形成,没有经过劳动技能方面的培训,其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业务技能、就业竞争力低下,主要从事又脏又累的体力劳动。
4、政策法规意识淡薄。多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地方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了解甚少,对公安、劳动、计划等
推进我市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点击下载
上一篇:“武汉青年创业行动”项目分析报告书下一篇:青年文化创新行动项目分析报告书
本文2005-08-11 13:56:00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345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