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做一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栏目:文字心情发布:2013-04-05浏览:2666下载294次收藏

做一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周淑赟

  参加工作十余年,在报社工作的时间前前后后竟有近八年。几年来,尽管深知写作的艰苦,但“摇笔杆子”的信念始终没有变,到如今从事的依然是文字工作。回首在报社工作的日子,似乎可以用责任、荣耀、辛苦、激情几个词简单概括,但那段经历留给我的感悟却很多,有一些至今仍让我受益匪浅。

  “咬文嚼字”做文章

  作为县级党报,受人员、经费等制约,采、编一直未能分离,每一位记者同时也身兼编辑的身份。但无论是编辑还是记者,最擅长的功夫莫过于“咬文嚼字”。

  在我看来,“咬文嚼字”一方面是不能出现错别字、病句等低级错误,也就是所谓的“硬伤”,因此,即使再迟再累,编辑们编稿时编辑也会打起精神,仔细检查,宁可多看几遍,也不愿意放过一个差错。另一方面,在于文字表达的清晰精准和传形达意上。写文章好比遥望远山,起伏有致方为风景,有时候,一句话哪怕只是一个字,改与不改所产生的效果、意境就会完全不一样。记得有一次,为了一篇文章的标题,我与几位同事就讨论了近一个小时,最终才敲定一个既准确又传神的标题,为整篇文章画好了“眼”。(大秘书网--www.damishu.cn )

  “咬文嚼字”不是迂腐、矫情,更非小题大做,它体现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文字工作者只有不断修炼“咬文嚼字”的功夫,准确拿捏各色彩线,才能在“绣”出锦绣文章。

  深入一线抓“活鱼”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对于如今身处县府办调研科的我来说,跟随领导深入一线便是抓“活鱼”、拾“珍珠”的好机会。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炊,妙手难写无形文。跑机关、守电话抓不到“活鱼”,只有深入一线,记者笔下的新闻才有根;也只有走进基层、直面群众,文字工作者的思路才会更开阔,写出的文章才更鲜活。

  缘于做新闻的经历,不知不觉中我已养成了“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的习惯。许多人都说公文写作就是“新八股”,有套路可寻、有式样可找。要改变这种看法,就更需要文字工作者常下基层、深入一线多抓“活鱼”、多拾“珍珠”。因此,在调研企业、走访农户的过程中,除了认真倾听领导在场时大家的交谈外,我还会寻找机会向普通工人、农民朋友了解情况,希望能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捕获更多信息和事例。这一习惯给我带来的“回报”是丰厚的:尽管如今我写的依然是“官样文章”,很多时候却能“先理后形”,有了大量的实例,不仅文章更加丰满,一些理念和观点也更容易被接受。(大秘书网--www.damishu.cn )

  换个角度看问题

  记者的经历还让我养成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去年10月,我跟随领导到妙高镇七山头村蹲点调研。趁中午休息时间,我与一名记者装作游客到农户家中走访,闲谈中了解到,尽管这两年“七山头土猪”让原本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村民们鼓起了钱袋子,甩掉了“贫困”帽,但为了确保“原生态”的纯正品质,土猪养殖规模不宜过大、饲养过程也不容掺假,在当前每家每户生猪存栏量已趋饱和的情况下,光靠这一个项目,增收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在哪里?带着这种思考,我走访了更多的农户,并逐渐形成了唯有立足当地实际,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利用已有的“七山头土猪”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笋竹、茶叶、高山蔬菜、农家乐等其他产业,打响“七山头”系列品牌,才能让富民强村之路越走越宽的认识。在之后的一些农业工作调研中,我也特别留意了这一点。在一些关于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材料中,我便加重了对农业产业发展、市场主体培育、拓宽增收渠道等内容的笔墨,并引起了相关领导的注意。

  换个角度看问题,工作中是这样,生活中更是如此。因为,生活就像一朵花,有时开,有时败,有时迎风怒放,有时低头不语。但无论我们经历的是什么,无论是成还是败,我们都应试着换个角度看问题,当你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收获的也许是另一种惊喜。(大秘书网--www.damishu.cn )

  文字工作是个苦差,既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也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勇气,更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坚守。司马光曾说过,“用力多者收功远”。我相信,只要文字工作者敢吃苦、能吃苦、愿吃苦,以苦为乐,就必定会苦尽甘来,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