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建局201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的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的任务,动员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更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首先,我代表市住建委党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
2012年11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全市人大、政协“两会”又相继召开。这些重要会议,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今后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和重大现实意义。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总任务。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提出了城镇化工作、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报告还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3年的6大主要任务,其中第4项就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3年的7项重点工作,其中第5项就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会议指出,要科学规划城镇规模布局,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全面推进示范镇和中心镇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和城镇承载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城镇发展规律、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经过努力,全省城镇化率2015年达到56%以上,2020年达到63%以上。
(三)做出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决策、新部署。1月7日至12日召开的市人大、政协“两会”,做出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新突破”的重大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遵循“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原则,开展“提质加速、城乡一体”行动,重点提升产业支撑力和城镇承载力,走出一条“同城发展、四点对接,产城融合、宜业宜居,扩容提质、生态文明,民生优先、幸福和谐,中心城区带动、众星抱城支撑,低门槛高质量、全市域多层级”的临沂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推动农民就近转移,争取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1、完善基础设施。力求空间布局更优。坚持以河为轴、北上东进、南优西拓、中疏旧改,加快中心城区老旧片区改造、北城新区二期开发,高质快速推动西部新城、东城新区、镇山风景区、汤泉旅游度假区等建设,形成“众星抱城”之势。要按照“同城发展”的要求,加快费县、沂南、莒南、临沭、郯城、苍山融入中心城区,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力求道路交通更畅。开工建设蒙山大道高架路和沂河路—西外环立交桥,提高中心城区南北快速通行效率。力求公共配套更全。新增集中供暖面积675万平方米,天然气实现乡镇全覆盖,力争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开工,农村社区尽快完成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四上”工程。
2、加快产城融合。实行镇园合一、以产强镇,引导重点镇、中心镇加快与园区对接,优化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配比,促进生产要素向镇域集聚、农村人口向驻地集中,争取镇域80%财政收入来自镇驻地和产业园区,12个市级重点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高于40%。
3、加强管理创新。完善城乡规划。按照中心城区“核心圈层”、周边县城“紧密圈层”、小城镇“扩展圈层”和新型农村社区“辐射圈层”的格局定位,加快编制全市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大力推进城市管网、园林绿地、交通体系、公共停车场等规划,全面完成市级重点镇专项规划、近期控制性详规和50个小城镇总体规划,逐步构建起中心城区引领发展、县城支撑发展、驻地镇综合发展、重点(中心)镇优先发展、一般乡镇特色发展、新型农村社区聚集发展的城镇新体系。科学合理地调整行政区划布局,统筹规划、适度超前、预留空间,力争多建精品、少留遗憾。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扩大进城务工人员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范围,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4、突出风格特色。做靓“魅力城区”。谋划一批服务业园区、城市综合体和商务中心区,倾力建设现代化城区;鼓励各县城以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文化中心。做精“百年小镇”。启动重点镇核心区建设,示范带动一批恢弘大气、特色鲜明、格调清新的建筑精品,避免“千镇一面”,力争打造27个古典风韵、39个山水生态、17个红色风情和35个现代中式小城镇。做美“沂蒙新村”。抓好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新建农村住房9万户、改造危房2万户,在平原地区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山岭地区分散建设庄园式生态住房,力求形成沂蒙特色建筑风格。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目的是让大家认清形势,明确方向,进一步鼓舞干劲,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城乡建设事业上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的“xx、新临沂”。
二、凝心聚力,开拓进取,2012年我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住建委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四三二一”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城镇化工作为总抓手,突出谋发展、保民生、促稳定三大重点,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开创了新局面、实现了新跨越。
(一)城镇化主导战略成功实施,城镇化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四点对接”、统筹城乡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 “四化同步”,坚持提升质量与增加数量并举,积极探索城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走出了具有临沂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理论研究方面,深入开展了小城镇空间布局、小城镇建设、农村住房建设、城市道路交通、城市亮化、城市雨污水治理等调研活动,使城镇化的思路更加清晰。在城镇体系方面,谋划了“1市、9城、63个重点(中心)镇、1130个农村社区”的新格局。连续9年开展城镇化监测评价工作,大力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切实加快城镇化进程。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3%,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姜大明省长三次作出批示,夏耕副省长、孙邵聘副省长、杨焕彩厅长分别作出批示。我市在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二)重点镇建设全面发力,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们着眼梯次推进、统筹发展,提出将全市157个乡镇(街道)划分为综合发展、优先发展、鼓励发展和特色发展四个类型,进行分类指导的新思路,为小城镇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五个强镇”的思路和建设“四园”、提升“两力”的要求,强力推进重点镇建设。目前,12个镇全部完成了城镇总体规划、新型工业园区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完成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培植主导产业、明确建筑风格定位的意见,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镇实现跨越发展。12个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3.4亿元,增长82.6%。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夏耕副省长分别作出批示。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国建设报、山东电视台、新华社《山东参考》等进行了深度报道。10个镇入围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我市在全省农村住房建设总结表彰暨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三)农村住房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攻坚战活动成果丰硕。坚持思路不变、力度不减,继续大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为打造亮点,全力开展了沿河沿线和矿山塌陷区旧村居改造提升攻坚战活动,集中打造7条精品线路。全年新建农村住房10.2万户,改造危房2.2万户,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7%和110%;我市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完成的工作量是全省17市中最大的,各占全省总量的五分之一,我委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在全省率先提出“农村住房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狠抓建筑节能和质量安全,切实提高农村住房品质。全市新建农村住房采用外墙保温676万平方米,外墙保温率达到77%。新增完成“三上”工程的社区99个,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49处;采用太阳能+壁挂炉取暖46万平方米、地源热泵取暖29万平方米,市委、市政府召开现场会,推广农村社区“暖入户”的做法。
(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坚持老城提质、新区扩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完成城建投资32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8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85万人。
市政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三河口祊河隧道、中丘路下穿、银雀山路—滨河路立交工程按期完成,市区新增道路长度66公里。加强城市排水改造,完成大学
在住建局201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本文2013-02-04 09:25:23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31270.html